39年老夫妇真心话曝光:离婚的女人,都败在了这两个字上

文/幸知在线特约作者 茗荷


贝基和先生结婚4年,孩子1岁半,因为夫妻感情出现裂痕走进咨询室。

婆婆来帮忙带孩子,总会因为育儿观念不同跟贝基发生拌嘴,贝基一开始还忍,可时间长了大家都忍不了,丈夫就开始责怪她,她带年幼的孩子睡不好觉本来就很累,可是丈夫还那么多话,她感觉十分委屈,就经常和丈夫吵架。

“对这种两个人相处上的变化有过好好的沟通吗?”“有啊,当然有,可是没用,除非是吵起来,才能引起重视。”“吵架之后呢?”“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没效,关键是夫妻因为这些小事情彼此疏远了,很不值得。”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或许需要赞美贝基对这种“小事”的在乎,能够防微杜渐,仅仅因为沟通上的事情走进咨询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不少人对于沟通不良的危害根本意识不到,而是等到夫妻关系快要分崩离析的时候,才像抓救命稻草一般想要咨询师来力挽狂澜。可那个时候,咨询师往往还是会提醒你,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沟通到底有多重要?


许许多多无法挽回的关系,最开始的时候,也是甜甜蜜蜜,心无罅隙的。只是在平淡而琐碎的生活当中,双方渐渐失去了沟通的欲望和习惯,或者一方忙于孩子的日常,或者一方忙于繁重的工作,我们逐渐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经典电影《before sunrise》(三部曲)中,在前两部电影中,偶遇的男女主人公是精神层面高度一致,彼此怦然心动的、他们的很多对话都能让人不断回味,但当他们在现实层面结合,却跟普通夫妻一样,面对生活中的琐碎和不堪,开始吵架、冷战,渐行渐远,差点分手,还好最终通过勇敢地面对和超越常人的探讨,彼此开始找到新的相处之道。

寻常情侣,或许也需要认认真真探讨沟通对于关系的意义。


在心理咨询当中,咨询师经常会建议来访者跟另一半做沟通,但我们时常听到这种回答:

“沟通过,没用的!”“Ta那样的人,别说沟通,刚开头就会给你打断。”


仔细问下来,很多人的沟通,由于方法不当,一开始就失败的。


第一种:你应该……(道德评判)

林子下班回到家,手上提了大包小包,想着孩子要回家了,匆忙出办公室就没拿伞,一路小跑回来,自己和手上的东西都淋湿了。

进门的时候,丈夫对她说:“你给我买的药买了吗?”,林子猛然才想起,她抱歉地笑了笑。丈夫紧接着说:“你应该下班先去买药啊!”

如果是日常听到这种对话,林子可能还没有那么计较,但当时她跑得很累,又浑身淋湿了,手上一堆东西没人接,还遭到丈夫责难,一下子火就很大,“我心里挂记着孩子没人接啊!”

“你应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对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你在当下的情况下,选择了一种不明智的方式,你应该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或者是标准。

这其实是在用自己的道德评判,用自己的标准(价值观、信念)等来衡量、要求别人,将责任归咎于对方。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每个人个性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同,选择不同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具体到一件事情上,或许我们可以提建议,但并不是以一种“应该”的立场去显示自身的明智。

第二种:那个谁谁谁怎么做的……(比较)

肖的妻子最近过生日,他听见妻子在旁敲侧击:“单位的芸最近生日的时候,老公订了一个超好的江景房吃饭,还买了一个啥啥啥……”

本来老婆过生日他也准备好了礼物,准备一家人出去吃一顿,但是听到老婆这么说的时候,他反而失了兴致,就草草送了礼物了事,连生日快乐也是让孩子去说的,其他的温情话也没再说了。

妻子闷闷不乐的时候,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比较,已经成为了丈夫不愿意满足他心愿的阻力。

如同孩子不喜欢妈妈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压迫自己,夫妻之间,也是不喜欢这种比较的。

当你有意无意地突出他人做得好的部分,打击提醒自家那位做得不足的部分,很容易给对方压力。Ta就更不容易在自然的状态下满足你的需求,即便是迫于压力满足了,也会心存不甘。

第三种:就是你,blabla……(回避责任)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免不了也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不少夫妻在此时通常喜欢以“看看你,就是你搞的……”去责难对方。

这个时候,另外一方如果也不冷静,双方就容易把小事演变成一场“责任追究”大会,不欢而散。

实际上,当问题和困难出现的时候,当事人本人是感觉最难受和最需要理解的人,此时在身边的伴侣如果能够充当安抚者的角色,而不是指责者的角色,当事人更容易因为这种理解而心怀感激,平静下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当事人是两个人,一方能够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部分责任,甚至是多包揽一些责任,对方也会迅速的从情绪当中平复下来,从而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或许改变不了对方和其他外界环境,但是如果能主动承担责任,勇敢地去行动,往往是良好的开端。

第四种:你这样是不对的……(执着对错)

有一次在开会的时候,一对夫妻在场,丈夫刚刚针对议题说了几句话,妻子当场就脱口而出:“你这样说是不对的……”

当时丈夫的脸一下子耷拉下来,大写着三个字“一边去!”,妻子显然没有照顾到丈夫的面子和情绪,把日常在家中的对话模式搬到了外人面前,一下子激起了丈夫的不满。

常言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对错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虽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念是必要的,但是,是不是要在一件事情上去区分对错,或许没有那么重要。

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男主人公因为挤牙膏从中间挤这种生活习惯上的小事总是受到妻子批评,最终受不了,离开了妻子。

一方如果执着于另一方并不那么在意的事情上的对错,另一方会有很强的不适感。事实上,对与错从不同角度看,结果并不一定相同。

比方说,妻子认为丈夫应该少喝酒保护身体,但如果丈夫那个时候没喝酒,心里非常不开心,去通宵打游戏了,或许对身体伤害更大。


我们经常赞美一个人情商高,其中重要一个品质就是,Ta擅长通过恰如其分的言行,让对方感到舒适妥帖,并且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我们在沟通中有哪些是一定不能忘记的呢?

或许这个答案对每个人和不同的沟通对象答案都是不同的,但有一些共同规律我们可以借鉴。

1)区分事实和感受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为我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对夫妻,结婚39年,他们在钱的使用的问题上有冲突,结婚半年之内妻子就两次透支了支票。从那之后丈夫就把支票本锁起来,再也不让妻子去碰,为了这件事情他们吵了39年。

马歇尔问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你们的需求是什么?”

一开始他们都回答不上来,却一致用评判的方法给对方贴标签。

后来在马歇尔的引导下,丈夫说:“我会觉得害怕,因为我需要在经济上保护整个家庭。”

丈夫这么一说,妻子瞬间就理解了,妻子说:“我会觉得羞愧,因为我需要被你们家里人认可。”

当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需要的时候,吵架就吵不起来了。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区分清楚观察和感受,然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请求。观察是客观的,也就是事实本来的样子,而感受却是主观的。

比方说你没有洗衣服,这是观察到的,但“你一点都不心疼我”、“不替我分担”,这却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和评判。

我表达“你真不爱干净”、“不愿意干家务”你可能会反感,如果我采用非暴力沟通方法,表达为:

你没有洗衣服(观察),我感觉到这加重了我的家务活,感受到不被你心疼(感受),我希望大家分担家务(需求),你洗衣服,可以吗(请求)?

相信大部分人听到这种表达方式会欣然接受的。

2)带着爱和信任去沟通

不少人在琐碎的生活当中,很喜欢给对方贴上一些标签,比如“他就是这种不思上进的人”、“她就是这么懒,心不在焉”……

每次听到这种评价的时候,我很期待他们能够先放下对对方的期待和评判,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这个最熟悉的人。

我们很多沟通之所以会无效,除了技巧上的原因,背后还隐藏着很大的不信任,缺乏真正的爱的流动。

比方说,你觉得他不会带孩子,与批评和指责相比,更有效的方式是你从信念上首先相信他完全可以以他自己的方式把孩子带好,并且充分地鼓励他,让他多参与,慢慢地让他有参与感,并感受到成就感,把与孩子相处这件事情做好。

秘诀就是,你期望对方是什么样子,首先自己要沉浸在那种状态之中,看见对方,鼓励对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