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就是赢在起跑线?你的无知,可能已经让孩子输了

-01-

近期,上海一名母亲为了自己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幼儿园,不惜陪睡校长的事在朋友圈疯传。

孩子妈妈为了让孩子得到入学资格,在校长的再三暗示下,不惜陪睡,而校长并不满足,不止一次拿入学资格骚扰和威胁,要求再次发生关系。孩子的父亲知道后,气愤羞愧,要求孩子退学,开始着手举报校长,并要求与妻子离婚。

夫妻双方发生争执:

孩子父亲认为,妻子在与虎谋皮,认为这种校长,学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种所谓的牺牲是丢了人格,对孩子起不到好作用。

妻子则觉得委屈,认为是丈夫没本事,两万月薪买不起学区房,无法让孩子上好学校。自己这是为家庭付出,奉献,是无私的,和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的妈妈一样。

这位妈妈的做法不置可否。一面是三观正的爸爸,一面是为孩子牺牲认为值得的妈妈。我们无法评判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而下面网友的评论却让人心情沉重。

网友一:

买学区房要几百万,这个妈妈出去陪睡有几百万吗?

我觉得可以理解,丈夫过分了。如果我有这个机会,我想试试。

网友二:

作为妈妈来讲,会。至少会考虑一下。这么说吧,花钱的话至少十万起,自己出去卖的话也没这个价格。

网友三:

校长不介意的话,我没问题。

还有很多网友表示真的毁三观,觉得这是假的,不可能有人这样做。

-02-

让孩子上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就是赢在起跑线了吗?

香港有部纪录片节目《没有起跑线》,里面实录了香港不同家庭对待孩子教育的焦虑和幼升小的难度。

其中有个27岁的二胎妈妈,儿子不到两岁时去幼稚园报名,却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输在起跑线,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六个月就开始上早教。

怀二胎后,决定要让妹妹赢在子宫里。胎教、早教各种一个也不落下。

她身边的几个好友妈妈,对孩子的将来很焦虑,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有。她们都认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最好方式就是赢在射精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因为香港有家有些有名的好学校,一年40个招生名额,只招收1月份出生的孩子。所以要计算好怀孕的月份,争取让孩子出生在一月份。

她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抢先进名校,加入人生胜利组。

进入人生胜利组,只是开始,后边的人生,依然需要不断的锲而不舍,不断地努力。时间会成全一切,也会证明一切。

莎士比亚曾说,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将来这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30年以后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父母给选择的起跑线,会不会让这些孩子的成年生活顺风顺水。

还有个女孩叫Tessa,非常要强,经常参加不同的比赛,有段时间参加乐器比赛和轮滑,结果都是空手而归,很是沮丧。节目邀请Tessa和她妈妈向教育心理学家吕老师取经。

吕老师谈到,Tessa最想要的朋友是“赢”,但最应该跟让自己害怕的“输”做朋友。而不是推开他,不想见到他,这样就会迎来自己想要的“赢”。

意思是说,我们要培养孩子接受挫折和输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去赢。只有家长心态平和了,孩子才会平和。心态好了,自然就不会过度紧张,也不至于发挥失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就像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了999次,第1000次就会成功。爱迪生曾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赢。就算赢得了起点就一定赢的了人生吗?不完全是。

有个研究是针对成功人士的,决定他们获得成功有三个重要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智商。

人的智商有差别,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聪明,这是我们没办法比的。智商高的人如果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拥有正确的三观,大概率上会比智商一般的人事业更成功。

第二个因素是:投入感

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相差不大,能否取得学业事业上的成功,投入感非常重要。有的人做事很投入,能从中获得乐趣,就更容易成功。

有些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觉得痛苦,应付差事,这样的态度和付出,很难取得大的成绩。

第三个因素是:创意感

我们过去教育中,考试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这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过于在意学习成绩。从而忽视创意和创新。

研究表明,有没有创意感,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这也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

当然,也有其他方面,比如后天的努力,抗挫折能力,也非常重要。

如果只是赢在父母给安排好的起点,那不代表什么,后边的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终须靠自己呀。

-03-

家长的焦虑,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么,还有自己的面子

纪录片里有个妈妈,有个5岁半的儿子,她说她是不喜欢让孩子这么累的,但是没办法,社会逼着她这么做。

别人报5个兴趣班,你一个都不报吗?别人的孩子都要参加比赛,你的孩子什么也不用学吗?如果学校规定,家长不允许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她说她会很赞同,因为大家都不报。

事实不是,大家争先恐后、饥不择食的给孩子报不同的兴趣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

她的朋友对她说,在香港要想活的潇洒,不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不要买房,因为买了房,就会被银行绑架。

第二件,不要生孩子,因为生了孩子,就会被社会绑架

细想之下,不无道理。当下的孩子,不只是香港,我们的一二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县城,也是打着为孩子付出的旗号,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小小的人儿,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儿学那个。

我家孩子上的是一所普通的双语幼儿园,接孩子的家长有时会在幼儿园门口聊聊孩子的近况。有一位孩子的奶奶,每次接完两个孙子,都是急匆匆的走。

细问之下才知道,她的两个孙子已经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放学就直接去,每天不重样。孩子还不到四岁,已经学了一年了。

我从内心佩服,对比自己,真的很佛系,一个都没报,总觉得孩子还小,孩子的性格塑造是当下最重要的,早一些学东西似乎没那么重要。

我们养育孩子,孩子需要在社会中长大,社会中的一些规则,要教给他。身为父母,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希望给他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让他们的起跑线更高一点,更好一点。

这本身无可厚非。

而像有的妈妈为了孩子能获得一所私立幼儿园的入学资格,不惜陪睡校长,这就失去了意义。因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不是一个好的幼儿园就决定的。

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我们有完善的人格、同等的尊严、做人的准则基础上的。如果为了孩子所谓的“赢在起跑线”,出卖了自己,那对孩子来说,就是赢吗?

未必。或许已经输了。

起跑线能够定生死的,大多都是短跑。而我们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并不那么重要,后边有无数个困难需要克服,无数场较量需要权衡

这一切,并不是上一所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就能决定的。

-04-

孩子的人生,到底该不该赢在起跑线?

起跑线的定义,不是必须让孩子学更多的东西,看起来更聪明,而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充满爱的妈妈,良好的性格,优秀的学习习惯。

家长怎样做,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1、让孩子学会接受挫折和失败。

就像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的Tessa一样,孩子一直渴望赢,每次输了都会难过很久。因为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优秀。

她太懂事,自己说,如果自己不努力,别人都那么努力,很容易超过自己,所以不能休息,不能懈怠。

但孩子太懂事,太追求赢,很容易接受不了失败和挫折。前段时间我们一直鼓励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人惯着你,你也不会一直都是第一。适时地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一些平凡之处,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保护。

2、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拼尽全力。

有个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是上海的一所中学高三的学生们,类似于一场特殊的高考前的跑步比赛。

所有人排成一条线,起跑之前,节目组问了学生们几个问题,题目中情况符合的学生可以往前迈步。问题分别是:

  • 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教育?
  •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 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 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 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 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夸奖你?

题目问完,原本整齐的起跑线已经大不相同。有人已经遥遥领先,有人却依旧在原点。

节目组宣布,现在的位置就是你们的起跑线。然后,从你所在的位置开始,一起跑向终点,最终只有前20名才可入围获奖。

可想而知,起跑线在后面的学生,只有拼尽全力,才有可能追上前面的人。唏嘘不已。原来,这世界真的不公平,有人什么都不必做,就已经领先于别人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不必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起点。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平凡家庭,没有钱没有背景,这时候,应该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提供好的条件吗?

当然不,父母只要给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养育我们成人,给了我们足够的爱。就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个人只要不断努力,自己跟自己比,不虚度生命,不浪费光阴,积极向上,懂得努力,一定会比原来的自己过得更好。这不就是一种成功吗。

3、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陪伴,让孩子懂得尊严。

原生家庭,无形中也会决定一个人的终点。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孩子上学家长要费尽心思给老师送礼,生怕不送礼,老师不用心教孩子。却忘了,教书育人本来就是教师的义务。

有个心理教育家讲过一个案例。

有个单亲妈妈,家庭条件一般,独自抚养儿子。孩子从小优秀,小学、初中、高中,一路年级前几名。这位妈妈从来没有给老师送过什么礼物。

班级里有另外学习优异的同学,临考前,为评选市级三好学生,找了关系,送了重金,事情办成,这个荣誉可以加分。我们都知道,高考成绩,差一分,那就是千军万马。

这位妈妈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也像别人一样,违背自己的本心,去送礼请客。后来想明白了,想要给孩子的,是一个不低头的阳光的妈妈。她坚持陪孩子学习,用心对孩子。

高考成绩出来,当初花重金送礼的同学,只考了580分,即使获得了当初的荣誉加分,离他们想要的高等学府还有很大的分数差。

而她的儿子,690分,即使没有任何加分,也收到了一流学府的入学通知书。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如果有幸出生在条件好的家庭,出生时就已经超过别人。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高也只是起点高。

黄磊老师曾说过,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马拉松冠军,是在起跑线上赢的。

4、让孩子学会不要事事争第一。争第一是好事,但也要学会接受自己很多时候的平庸。

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永远是第一。

著名家庭教育学家陆惠萍在她的课上,讲过一个案例。

一名初中生,因为自己是班级第二名,而跑到第一名家门口,把第一名杀害了。事件很惨痛,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同学。他回答说,因为杀了第一名,自己就是第一名了。

这跟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父母在家经常说的,就是问孩子为什么总是考第二名,什么事后能考第一,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和不健全的认知。

考了班级第一名又如何?你是年级第一吗?年级第一又如何,你是全校甚至全市第一吗?还有全省,全国,你都去拿第一吗?拿不了第一,就过不好吗?

有位名人说过,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这世界上多元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们要追求的是跟自己比,跟过去的自己比,你一直在进步,这就是一种优秀。

很多时候,家长所认为的,赢在起跑线,就是以牺牲孩子的快乐、自由、天真为前提的。目的只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拔尖,认为这样就是赢在起跑线了。

其实不然,因为人生不是短跑。

我们承认,平凡如我们,终其一生努力拼搏,能够达到的,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然而那又如何?人生的意义,并不只有拼命往前赶这一条路,路边还有很多风景。生命也不只是有长度,还有宽度。

一个健康、有爱、向上的成绩普通的孩子,跟一个聪明、自私、心胸狭窄的成绩优异的孩子,哪一个的起点更高呢?

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积极向上、包容有爱的孩子,才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这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

本文系原创,欢迎转载,谢绝抄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