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长越笨?这些智力成长误区,你知道几个?

文丨福林妈咪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产生这样的感觉:

聪明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笨拙的孩子则会越来越笨拙。

比如你家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玩积木,从简单的三角形拼装正方形开始,到后来更困难的房屋模型组装、游艇模型组装。你会发现,这些“技能”你根本没有教过他,但孩子却学会了。

再比如另一个孩子,爸妈很关心他的学习,每天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都会帮他复习功课、预习功课。可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父母就会失望。明明是做过的题目,一考试就犯错,这是为什么?

很多家长习惯性的把问题归结为:孩子的智力有问题。

的确,像第一个孩子那样,能完成几何玩具的拼装,这其实就是空间想象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的组合,的确就是一种智力的展现。通过不断的锻炼,在简单的三角形拼装正方形的组合过程中,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提升,于是,在没有家长帮助的前提下,孩子自己学会了如何组合更困难的房屋模型。

然而,对于第二个孩子来说。他同样也经过了锻炼,而且还是在父母指导下的锻炼。每天放学之后的复习、预习,都是锻炼的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经过了锻炼,为什么两个孩子却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现?

换句话说,为什么同样是锻炼,有的孩子智力飞涨,而有些孩子却不开窍?

这就说道了我们要说的第一个智力成长误区:

被动的锻炼,无法得到智力的提升!

就像第二个孩子那样,可能在父母指导的过程中,他们的教育方式、态度,让孩子产生了反抗情绪。这就导致,虽然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但孩子对整个解题思路并没有形成逻辑认识。也就是说,他虽然做对了题,但其实不懂得如何做题。

对于孩子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被动的锻炼。

人跟宠物是有很大差别的,只要有合适的奖励和惩罚,通过不断的锻炼,宠物就能够学会接球、站立……

但其实对于宠物来说,这也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已,与智力无关。虽然你总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狗狗有多“聪明”,其实那不是聪明,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在被动锻炼的过程中,孩子得到的同样是条件反射。看到妈妈严厉的眼神,孩子就知道A不是正确答案,要从BCD里面选。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孩子排除了错误答案,得到了正确答案。然而考试时,他没有任何激发这种条件反射的可能,于是同样的题,孩子做错了。

当然,除了这些,孩子的智力成长还有很多误区:

1. 学习效率比学习方法重要

比如背诵古诗,有些孩子半个小时就能背诵一篇古诗,而有些孩子要两三个小时或者更久才能背诵一篇古诗。那么相对于用时更长的孩子来说,用时更短的孩子就一定智力更好?不见得。

死记硬背一篇古诗,其实半个小时完全可以背诵下来。然而,如果想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然而你会发现,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虽然孩子背下来了,但很快就会忘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则恰恰相反,虽然用时更长,但印象跟深刻。

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智力上的锻炼,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所以说,在学习方法面前,所谓的学习效率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2. 方法比兴趣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也总是跟孩子强调学习方法的问题。通过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但如果孩子是被动接受的,这就又产生了上面所说的“被动锻炼”的模式。孩子依旧无法得到思维逻辑上的成长。

谁是关键?兴趣!

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孩子才能自发接受更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达的正是这一层含义。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孩子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才能有效的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才能最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没有找到对的方式,就单纯的以“智力问题”评判孩子,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家长无能的一种表现。

总而言之,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获得成长。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福林妈咪粉丝圈,来和育儿大咖还有志同道合的宝妈们一起来交流育儿经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