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3个征兆,恭喜你!他正在越来越优秀

上次带小侄子去看电影,坐在后排的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一直用脚在踢前排的凳子,中间看到激动的场景,不停拍手大笑。

虽然我和他旁边的人提醒过2次了,孩子仍旧一如既往,还说:我付了钱的!他的爸妈在旁边,也没有理会。

其他人没有再上前争执,公共场合发生这样的行为,除了自觉,谁能改变这个现象呢。

只是小男孩这样做,让所有带孩子来观影的人都感觉到了不舒服。

出来后,小侄子说:我也5岁,我就不会乱吵乱闹,他是哥哥,怎么这样没规矩呢?


这让我想起之前找我“诉苦”的二胎妈妈,第一个孩子4岁多,在上幼儿园,每次一看见别人的玩具,就要抢过来,而自己的东西别人不能碰;去接娃的时候若是捎带领居家,就不准让人上车,吵闹声整个街道都能听见,邻居只得尴尬赔笑,再也没上过自家的车。

第二个孩子6岁多,为爷爷过生日时,本该是其乐融融的氛围,这孩子一去就开始捣乱,爷爷还没点上蜡烛就嚷着吃蛋糕,最后打烂了自己的碗,妈妈一顿胖揍,这才消停会。

在此之前,她从3岁开始就为他们制定规矩了,孩子每次也应承得好好的,但实际执行时就是会有“意外”发生。花费心血教育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她很伤心。

小特听完很理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规矩的制定不仅要趁早,更得要定好。如果方式不对很可能会起不到相对应的效果。

如果用错了方式,起不到相对应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陋习。


01不如写下来

在婴儿时期,娃肯定是没有规则意识的。他肚子饿了就吃,饱了就睡,感觉不舒服就嗯嗯嗯的哭,高兴了就笑。

当他们学会爬、坐、走,去接触除了家人以外的人,开始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多样,在这段过程中,娃的规则意识就慢慢建立了。

不同的教养,会教出不同的孩子。

从侄子会记事开始,表姐就一起和他商量制定家里的小规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早上起来要刷牙、饭前便后记得洗干净小手、不可以边吃饭边看电视,爱护书本和玩具,不折叠、不乱扔等。

这样执行了一个月以后,他90%的事都做到了。

从侄子会写字开始,当商量出一个长期有效的规则和约定之后,就会一起把这个东西记下来,黑纸白字的让小家伙“签字画押”。

想养一个小动物,就让他自己喂养和清理小动物;买一个心仪很久的玩具,就要每天收拾干净,不给妈妈添负担。

这样一来,娃的执行力被大大提高。

毕竟在满足娃之后,他们心情处在兴奋状态,很容易一口应下爸妈的要求。但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没有系统思考能力,还没清楚自己答应了啥,转头就忘,要让他们做口头承诺的事,可比登天还难!

一起参与制定规则,可以充分考虑到娃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才4岁就要做6岁应该做的事;“签字画押”可以让孩子熟悉和理解这个规则,也明白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是说说而已。

02分清发言权和决定权

陪伴娃长大的过程中,爸妈都应该尊重孩子,给足自主权,才能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责任感。但给太多,就会养出一个山大王、小祖宗。

海姆·吉诺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面有关于选择权和发言权的描述:

有些事情,完全在孩子的责任范围内,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而有的事情,只在我们的责任范围内,虽然对孩子的利益有影响,孩子可以有发言权,但没有选择权,决定由我们来做。

比如那位二胎妈妈,4岁孩子看见别人的玩具就要抢过来,对于这个行为,孩子只能表达拿不到玩具的不满,但不能决定玩具就是她的,这时妈妈必须及时制止。

比如吃饭,在准备好丰盛的食物后,孩子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吃什么,但如果一昧偏食,爸妈就有权利决定调整。

如何分清发言权和决定权,每个家庭不同年龄的孩子都不一样,只是在孩子一段时期中,爸妈的标准最好一致。

发生各种冲突,孩子和家长都能明白,对于某件事他有发言权还是决定权。能避免对亲子关系的伤害。

03千万别放狠话

出去逛超市时遇见一对父子,孩子应该是看见了自己喜欢的零食,伸手就要去拿,爸爸见状说:不能拿哦,你太小了不能吃这个。不一会儿孩子又伸手去拿,把包装给拆开了,爸爸这时怒了:不是说了你不能吃吗?你怎么回事啊!顿时引来旁人围观,孩子脸红到脖子根,嚎啕大哭。

超市阿姨见状过来调解:你想吃这个东西是不是?但是这个是需要给了钱才能拆开,这是规定哦。

而且你太小了,如果吃了的话,不一会儿肚肚就会痛的。

如果你真的饿了,让爸爸带你去买点水果和小面包吧......

孩子这才平静下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娃越不听话越凶,狠话就越多,除了伤及孩子自尊,狠话次数多了却没兑现,孩子也会“免疫”。

“你再......,我就打断你的腿/手......”

“你再不......,我就不要你了!

“你不听话那就别叫我妈!”

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也是家长们在耐心值不足的前提下,顺从自己的心意、解决自己当下的麻烦,让孩子服从听话。

但规矩从来就不是吼出来的,而是像那位阿姨一样慢慢引导和行动出来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虽然小,但总有一天会长大,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

而有一定的规则感不仅是在帮助娃拥有独立人格,也为家庭带来更少的“养育成本”和消耗精力。

只有自我界限清晰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共情”的思维。他们会像爱自己那样爱他人,像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那样去尊重他人。

-我是六宝,欢迎关注特汇亲子头条号,私信“学习”两个字,赠送您育儿系列课程,并拉你进群一起交流孕产育儿知识,找到组织,育娃路上不孤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