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后,只教他“打回去”就够了?答案可没那么简单

孩子被打后,只教他“打回去”就够了吗?答案可没那么简单。如果是一岁多的宝宝,还不理解“打”的真正含义,他打人也不是有意欺负别人。孩子再大点,即便产生矛盾出现打人现象,只打回去也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毕竟矛盾还在。一句话,“打了就还回去”并不是处理孩子之间交往矛盾的利器。 两岁以内的宝宝还不懂得“打”的真正意义,为交友而试探的“打”并不是真打,家长不必一味怂恿孩子“打回去”

慢妈我想起乐乐一岁多的时候,他的玩伴点点有次打了他,回到家里奶奶怂恿他“以后点点再打你你就打她”。乐乐信以为真,跟点点玩时频频动手,害得点点奶奶那段时间看见我们就躲开,俩宝宝的友谊一度难以为继。 其实,一岁多的宝宝出现打人情况,那并不是真打,只是宝宝在锻炼对自己手臂的控制。同时宝宝看到小朋友了想跟他玩,不知道该如何发出邀请,也会试探地“触碰”一下,因为掌握不好力道,在家长眼里就成了“打”。 这时候家长的正确做法是,抓住打人宝宝的手,告诉她“你是想跟他做朋友吗?那你们拉拉手好了”。让宝宝知道,想交朋友不必“打”,还有其它方式。

孩子挨打后,教他“打回去”还不够,还要告诉他人际交往的技巧 我曾见过两个四岁孩子打架。你打我一拳,我再打你一拳,之后再打。每个人都在等对方的拳头打过来,也会在挨打之后还手,像是提前约好了一样。走过去一问,原来是两人因为争玩具闹了矛盾。告诉他们可以轮流玩,两人才停止打架,互相玩了起来。 孩子挨打后告诉家长,家长可不是只说个“打回去”就行了。还要帮孩子梳理整个事件的过程,弄清楚俩孩子争执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孩子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体察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说出“你一定很委屈”“你很难过对吗?”这样有利于孩子宣泄在打架过程中积累的负面情绪,心理上更阳光健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十月妈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