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岁之前,这四个规矩若是立好了,娃以后会少走弯路,别晚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论是在家里,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到处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只有大家都能够很好的遵守规则,事情才能有序的进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才不至于混乱。而孩子一出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第一任老师,有责任引导和教育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以便于孩子走出家庭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那么为了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父母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其实在孩子六岁之前有一个黄金期,父母们可一定要把握好,在这个期间给孩子立一些必要的规矩,会让孩子长大少走很多弯路。

1、父母在家里,要树立好家规,在外面,要让孩子遵守公共秩序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父母即使在家中,也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可以做,而有些事不能做。如尊敬长辈,大人说话不插嘴,吃饭不敲碗,等大家都上桌才开吃,家里有客人不吵闹打扰等这些基本的规矩,都需要父母及时的告诉孩子。当孩子到了外面,父母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在马路上遵守交通规则,在火车站排队不插队,在图书馆等公众场所不大声喧哗等。

2、礼貌待人,不讲脏话

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人有良好教养的体现。如果孩子不但不懂礼貌,不知道谦让和道歉,会说脏话,将来容易被看做是没有教养的人。而“子不教,父之过”,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多说文明用语,并且以身作则,不讲脏话。

都说“祸从口出”,而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言语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所以便不容易惹下“口祸”。可见,父母有必要给孩子立下不说脏话、讲话文明的规矩。

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自打拼,独自生活。所以父母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以便孩子将来可以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父母从小就需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洗漱收拾。还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擦桌洗碗、叠被洗衣整理房间等。

4、孩子做错了事情,要及时认错,教育孩子不要推卸责任

知错能改是宝贵的品质,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而犯错后应该做的,不是埋怨别人或逃避责任,而是理智分析,反省自己,改正错误。这样孩子将来才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所以父母要为孩子立知错就改的规矩,遵守这样的规矩会让孩子更加有责任感。

那么对于这些规矩,若是孩子不愿意配合该怎么办?

1、立规矩要简单易懂

六岁以前的孩子,思维逻辑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父母给他们立规则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规矩必须简单易懂,通俗明了,不能过于复杂。只有孩子清楚的明白规矩是怎样的,才能更好地遵守规矩。父母给孩子立规矩也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

2、立规矩,可以亲身示范

父母给孩子立了规矩,想让孩子认真的遵守,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遵守,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霸道行为。比如告诉孩子过斑马线时不能闯红灯,那么父母亲即使再急也不能闯红灯,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有些规矩也需要父母为孩子亲身示范。

3、遵守规矩,不要让孩子半途而废

父母为孩子把规矩立好之后,还需要监视和督促孩子遵守,因为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日常生活里,孩子在守规矩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坚持不下去,父母不能妥协,要帮助孩子坚持到底。

4、孩子破坏规矩,必要时要受到惩罚

规则一旦开始实施,就不能破坏它,否则规则就会失去权威。规则的就是约束作用,孩子第一次破坏它而没有受到惩罚,他们就敢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挑战和破坏它。所以父母在制定规矩时,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当孩子破坏规则的时候,父母应该视情况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孩子才会认识到遵守规矩的重要性。当然也不可一味的惩罚,如果孩子做得好,父母也需要及时的鼓励孩子。

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给孩子树立规矩的呢?立规矩注重原则性的同时,要简洁明了,循序渐进。如果父母可以正确及时地为孩子立规矩,那么未来孩子便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的放飞梦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