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大吼大叫、哭闹不停?运用“情感引导”,教会孩子情感表达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暑假,大姐带着儿女回到家里。小侄子剪了个西瓜头,穿着小西装,十分可爱,见人就叫,小嘴可甜了。

我说:"小侄子真听话呀!"大姐听了笑了摇摇头:"别说了,这家伙可难搞了!" 果不其然,晚上小侄子因为要看动画片迟迟不肯睡觉,大姐不给他看他就开始大哭大闹,吼叫着他的嗓子,声音大得附近街坊都听见了。

大姐说一句,侄子的吼叫声就越来越大。大姐无奈只能开电视再给小侄子再看一会动画片。在后来的几天了,小侄子稍有不满的就大吼大叫、哭闹不停。大姐常常就说:"我真是怕了你!真的不会教你了!"

不仅仅大姐如此感想,平时不少父母也向我说到:"现在孩子也太难管了吧!"

其实孩子大吼大叫、哭闹不停都是在表达他的情绪,只是这个情绪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这时候,我们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要引导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情感引导"。

当孩子学会了用语言情感表达,那么就会少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与父母沟通更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改变了孩子一言不发地大哭大闹的习惯。

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能够避免矛盾和争吵的发生。

比如侄子和大姐直接说:"我想看完这个动画片,因为很好看",他们母子可能就不用大吵大闹起来。不仅如此,在父母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深刻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在一句句"不吃饭就不准看电视"、"别玩这些没用的好吗"的威胁、贬低中知道不做什么。

假如大姐引导侄子明白事情的直接后果:"现在九点半宝宝看电视的话就不能睡觉,不能睡觉就不能长高高的哦。不长高高宝宝以后不能去当兵的(因为侄子说长大要去当兵)",而不是直接关掉电视机,侄子不仅明白以后要早睡的道理,而且学会了忍耐继续看动画片的欲望。

在这样的情感引导中,孩子尊重父母,甚至成为一个性格温和、善解人意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便也管得轻松、教得愉快。

用"情感引导"教孩子表达情感好处如此多,那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呢?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只需要抓住"六步"关键!

第一步:播下种子

什么叫"播下种子"?

简单来讲"播种"就是清晰准确地告诉孩子要求是什么,提前和孩子约定好今天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什么不可以做,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孩子一旦收到约定,感受到父母对事情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自己的重视和关爱,对于约定这一事并不会忽视不理,甚至十分在意这个约定。因为在父母与孩子约定的时候,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把自己当小大人了,而不是那个被管、只能服从父母的孩子。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与孩子合作。但这个约定不是随意说的,我们要清晰准确地告诉孩子

比如:今天傍晚7点我们要去参加端午节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在7点前吃完晚饭并收拾好,7点准时到达校区。活动期间我们需要遵守老师的游戏规则,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可以大喊大叫哦。

另外,我们还需要多次与孩子重复强调这个约定。可以出发前说一次,路上说一次,到校区门口了还可以问一次:还记得妈妈和你说过的话吗?...... 好的,我们要开始一起享受这个美好的端午活动啦!

小方面的播种是事前约定,大方面的播种是平时积极营造亲密的氛围,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从婴幼儿时期就可以开始了。

  • 6个月前的婴儿:

需要经常被拥抱和安抚,因为他们这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我安慰能力也极其有限,完全依赖成人。经常被抱和安抚的他们会哭的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独立。

  • 6个月后的孩子:

腹肌强壮到可以自己坐在小床上的时候,可以让他入睡前哭闹一会。在此之前孩子睡前哭闹的时候他需要被摇晃或拥抱。另外我们要多陪伴孩子,因为他们不需要电视和玩具更需要你。

  • 2-3岁的时候,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一是我们要学会设定限定。因为 仅有情感引导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对孩子设定限度,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原则是:温柔而坚定的边界。

父母可以解释为什么可以或者为什么不可以,能讲道理的孩子更能让孩子信服。二是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这影响了孩子日后是否会自卑敏感,是否对父母足够信任。

平常里,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决策的空间,不要否定他的所有需求。惩罚的时候不要打屁股,打小手,这容易让孩子缺乏自信,而且等于鼓励孩子使用暴力;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步:观察和判断

提前约定,未必一切都能如你所愿,孩子未必就听你的指挥,这非常正常。所以接下来,你需要时刻观察孩子,判断他的需求和情绪,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做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比如什么情况下他容易烦躁、吵闹、情绪失控。多观察孩子的需求,他不乖的行为可能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过度兴奋引起的……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目的是体察孩子的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情绪及其原因,适当时候给与引导和帮助。

并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我们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孩子以下两个方面情况:

● 了解并观察孩子的发育阶段的特点,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 注意孩子平时的乖的表现有哪些,方便与孩子不乖的表现进行比较,避免判断失误。

我之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发现豆豆跟小铭抢绳子,豆豆一直踩着别人的绳子。父亲对豆豆踢了好几脚,豆豆起来"哞...."学牛叫,愤怒的看着他爸爸。

这时候母亲回想平时观察的现象:近期豆豆有情绪都喜欢学牛叫,现在豆豆情绪比较强烈;但在平时无论吃饭、玩、作业,豆豆没有表现不乖,可能是因为某件事豆豆感到生气了。

再看两父子刚才的行为,母亲判断:丈夫的火气和行动是不正确的,毕竟威信建立在于沟通和信任基础上,所以豆豆表现不服气是正常的。这也说明在豆豆突然发脾气的情况下,如果父母不了解始末,妄下判断采取行动是不合适的。

于是母亲询问豆豆与小铭争吵的原因,并在一步步引导下,使得豆豆与小铭道歉和好,两父子也互相道歉和好了。

第三步:聆听

聆听孩子的心声,可以明白孩子的哭闹、大吼大叫、发脾气的真正原因,方便做好下一步引导。

聆听之前,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可以先深呼吸几口气,不要让孩子的情绪左右了和孩子的沟通。当你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也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与年幼的孩子说活,聆听的方式有所不同。你一定要蹲下来,看着他,目光平视,让他感觉你确实在用心地听他说话。耐心、认真听完孩子说完后,不要心不在焉、高高在上、一边听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她漫不经心地对话。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观察能力,甚至是模仿能力。

最后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带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第四步: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一个孩子正在经历消极情绪时,如果获得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的体察和理解,仿佛赠予了孩子一片暖阳,孩子也不再明显感受到消极的情绪。

比如一个幼儿园孩子被伙伴拿鞋打了,老师看到就问:"疼不疼?疼的话你可以哭出来,没关系!哪里疼?老师帮你揉揉?"这时候被打的孩子也渐渐停止了哭泣,说并不是很疼。

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能试图转移孩子注意力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我们要承认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对孩子说出你的同情心。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很累了,同样的妈妈也和你一样,很累了。"这样说,孩子才能从中感受到你重视他,理解他,尊重他的内心感受。……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情绪反而平复得比较快。当孩子的消极情绪消失时候,孩子才会打开心扉,慢慢地与你交流。

第五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根据发生的事情,你要反馈给孩子,你这个行为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我们不能严格控制孩子的一切行为,但也不能放任自由,该坚持的规则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我们也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放一部分权力给孩子,给出几个选择,引导孩子思考,并一起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比如,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小伙伴哭了,或者不和孩子玩了。候我们可以问孩子,"你的小伙伴都哭了,他很不开心,他只是想和你一起玩,那为了让他高兴起来,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妈妈,我可以邀请他和我一起玩玩具,并且把我这个给他,我再去拿一个,可以吗?""太好了,你的这个做法就叫做分享!做的很棒,因为你学会了理解别人的感受。"这时候孩子既了什么叫分享,也更乐于去实现分享,因为他知道了意义。

第六步:正面反馈

当孩子发现你尊重理解他,他也会顺其自然的理解你,按照你的意思来做,但孩子做对了,这时候,你不要忘记对孩子刚才的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认可。相比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会更有作用。

比如"你刚才这个行为,就叫耐心,你做的很棒。"借此机会,让孩子学习新的词汇,新的东西。孩子做对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告诉她这样是对的,好处,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可以询问孩子的感受,下一次怎么做?

"情感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跟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棍棒教育"是相反的。

金伯莉·布雷恩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人,她自己育有两个儿子,她本人曾经是幼儿园老师,心理治疗师,家庭教育项目负责人,而且组织过关于儿童虐待的全国大会。《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记载了她多年的育儿心得与许多情感引导的真实案例,值得我们去学习。

实际上,除了技巧和方法,我们也应该在"情感教育"中投入爱、表达和尊重,尤其是无条件的爱,这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