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这一辈子,请留出做父亲的时间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常爸一直都坚持亲力亲为,也一直倡导爸爸们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毕竟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可是,貌似很多爸爸们还都是很缺位啊!

其实,好多爸爸也想陪着孩子,只是需要更多方便立即上手,又能快速找到成就感的方法建议。所以常爸就请专栏作者小马君来研究一下爸爸带娃这个话题,并推荐一些带娃方法给各位爸爸!

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曾经听园长讲过一个让人特别心酸的故事。

我们园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企业高管,出差频繁,每半年才回一次家,每次只能待两周。每次父亲回家的日子,都是孩子表现最好的时候。

园长发现,孩子每天都会在日历的18号那里用记号笔涂抹,越接近涂抹力度就越大。原来18号那天是父亲离开的日子。早上,父亲送孩子来幼儿园,孩子表现得很正常。但是,那一整天他都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想起来就拿出日历继续用力地涂抹,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墨迹被冲开,“18号”那里也被涂破了,变成了一个醒目的洞……

虽然孩子什么都没说,但从他的眼泪里,我们知道他是多么希望爸爸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看多了这样的孩子,身为幼教的我们更能体会到,纵使功成名就、家财万贯又如何,用心陪伴和呵护,养出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才是更值得骄傲的事啊!

后来,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发现哈佛大学竟然在20年前就对爸爸育儿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份研究报告发表于1993年,此前已经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报告长达400页,通篇就讨论了一件事:父亲应该如何关心下一代。



通过文章描述,我发现当时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情况非常接近,“男主外女主内”是普遍现象,爸爸们不仅忙碌,陪娃的意识也不太高。作者John Snarey还总结了许多非常有趣的现象:

比较符合常理的发现

❶ 越聪明的爸爸,越愿意在孩子的成长中投入时间

❷ 如果爸爸自己小时候情感上受到过挫折,会非常注重对孩子体魄的培养

❸ 如果爸爸小时候没有很好地被关注,那么他在自己孩子身上反而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并且非常关注孩子在社交和情感的需要

有意思的发现

❶ 如果孩子奶奶的学历很低,那么爸爸更愿意在自己孩子身上投入时间

❷ 妻子越在工作上投入,爸爸对孩子的投入会越多

❸ 妻子学历越高,爸爸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越多

❹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父亲在投入时间的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❺ 对于女孩,父亲更多关注她们是否体魄强壮,不容易被欺负,并不太在意她们的学习成绩

❻ 对于男孩,父亲的关注点比较平均,并没有某个方面特别突出

需要我们注意的发现

❶ 爸爸对婚姻越满意,越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

❷ 爸爸更愿意在孩子5岁之后投入时间。普遍会在孩子5-10岁的时候关心他们智商方面的发展,比如学习;11-15岁的时候,更加关注他们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这份研究最终促进了美国很多企业政策的修正,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

❶ 美国大部分企业因此修改了企业福利政策,为父亲创立更多便利,比如很多企业男性和女性一样享有福利假期“Infant care leave”(婴儿照料假)

❷ 大部分企业选择建立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帮助父亲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去

❸ 专注为企业解决家庭问题的机构应运而生,比如我任职的Bright Horizons, 专门为世界500强企业解决员工所有的家庭问题,从开设幼儿园到解决养老问题。

此外,我觉得这份报告也能给未婚和已婚人士带来些许启示。

比如对未婚女士来说,找未来老公还是尽可能找聪明点的。未来婆婆学历低或者小时候受过挫折也不用太在意,因为这样的男人可能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时间。

对已婚人士来说,男性对自己婚姻的满意度最重要。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上一次夫妻两个人单独看电影是什么时候?在我们责怪自己“猪队友”老公不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候,有没有先努力着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这份报告帮助妈妈们看清了一个形势,就是孩子5岁之前,大部分的爸爸其实是不知道该怎么与孩子相处的,他们更愿意在孩子长大一些后投入时间和精力。

“别人家的爸爸”大都只是传说,我们看看就行了,如何帮助自家老公尽快进入父亲角色,投入育儿大计,才是要紧事。

爸爸们是非常需要指导的。如果你的丈夫愿意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但一是很忙,二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从哪儿入手的话,可以看看下面我整理出的干货。

这是我根据美国一个家庭教育网站中提供的意见,整理出的每个年龄段父亲可以为孩子做的事情。妈妈们可以分享并帮助爸爸们,让他们在孩子教育中更能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家有学龄前(0-6岁)

培养亲子互动的习惯

1、建立特殊的“父亲时间”

即便每天忙得连轴转,但是打电话的时间总该有吧。你可以把一天中的某个时段设置为“daddy time”,坚持每天在这个时间里和妻子、孩子通话。妈妈也可以帮助孩子去建立这个习惯,这样即使爸爸工作再忙碌,孩子也不会觉得自己没有爸爸。

2、把坏情绪丢在公司,把陪孩子当最重要的事

工作了一天,爸爸们难免精神不振,甚至情绪糟糕。如果这时没有一个“标志物”提醒,便很容易把这种负面的情绪直接带到家里。

你可以在车里放一张温馨的全家合影或者听听孩子之前为你录的话或者有趣的家庭视频,缓解下情绪。进门前最后再提醒一遍自己,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才是自己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

3、做鬼脸或者讲笑话

即便你不能每天回家,也要给自己一个任务:每天逗笑孩子一次。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你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给他做鬼脸。当孩子稍微大一些,可以给他讲笑话。人对于“笑”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希望在有限的共同时间里,孩子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好玩的、搞笑的。

4、没有目的地陪伴孩子

所谓的“陪伴”其实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和高大上,两个人漫无目的地在一起待着,静静地看孩子在玩什么干什么,或者献上一个没缘由的拥抱,都会让你们倍感轻松,同时亲子关系up,up,up。

5、主动与老婆抢活干

比如当孩子说“妈妈,我口渴了”。这等天赐机会爸爸一定别犯懒,应该抢着去倒水,让孩子知道爸爸也是可以满足自己的

另外也给妈妈们支个招。之前有个妈妈“传授”我说有的时候她也想偷懒,玩会儿手机什么的,如果孩子正好想让她读故事,她就会给孩子使眼色,让她去找爸爸。

结果发现,不管爸爸有多忙,对孩子的话都是“有求必应”。而妈妈赶紧趁机大肆鼓励“老公你读的太棒了!”,哪怕爸爸只是一时兴起,也保不齐慢慢会形成习惯和爱好。

家有小学生(6-11岁)

主动和孩子互动

1、一个月选择一个周末作为爸爸和孩子的专属时间

每个月里选择一个周末,主动问孩子:“你希望和爸爸一起做什么?”然后双方共同决定活动主题,最好只有孩子和爸爸在一起。 这种“专属”时间,会让孩子重新认识父亲,也会让他从上一个周末开始,就非常期待和爸爸在一起的下一个周末。

2、一年定制一个学会的技能

每年和孩子一起制定“技能”计划,让父亲和孩子可以因为一件共同的目标产生连结,多了很多可以讨论的话题。比如今年我希望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或者跟孩子一起读一本《哈利波特》等等。

3、除了接送孩子,也要时常瞎溜达

“走!爸爸带你出去兜风!” 类似的话上一次说还是在追孩子妈妈时说过吧!带着孩子在外面瞎溜达,闲聊天,这种“怎么都行,反正就是不回家”的交流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父亲和孩子的距离。

4、一年抽空一次,去孩子的学校里做分享

现在家校互动的机会不少,如果你也能参与其中,孩子一定会觉得特别有面子,而且会跟同学炫耀,“这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哪怕整个小学生涯只有一次,孩子也一定会记一辈子。

家有青少年(12-18岁)

和孩子产生情感交流

1、 浸入式了解孩子

用一个下午浸入式与孩子在一起,比如和他同看一本书,一起打一个电子游戏,参与孩子和同学最喜欢交流的主题等。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自我意识,也可能会有叛逆心理。爸爸千万不要盲目给他们贴标签,要放下身段,了解孩子,才能与他构建起好的关系。

2、给孩子创造小惊喜

在孩子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创造一些惊喜,比如出去逛商城,看电影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

这个时期,孩子的压力或者担心的事情也会比较多,可能有小女孩就有了人生中第一个“男朋友”。而孩子很可能会掩饰自己,作为父亲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惊喜,并且利用这些机会,与孩子有更加深入的交谈。

方法就分享到这里了,文章最后,再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是我从网上看到的,标题叫做“Make Time To be Dad(留出做父亲的时间)”。文中的父亲同样非常忙碌,一个周末,老板叫他准备一份客户资料。他正要出门时,被儿子叫住了:“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给院子里的鸟做巢呀,你已经答应我好几周了。”这时父亲想起自己已经爽约2周了,决定放下工作和儿子做鸟巢。他们高兴地做了很多鸟巢,还约定下周一起看是否有小鸟入住。

三天后,一家三口驶在公路上,突然飓风登陆,车子被掀翻,滚落进了河道,而父亲成了车里唯一的幸存者。想起三天前的事,他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You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 the next day, make time to be dad.”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请留出做父亲的时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