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女儿钢琴比赛获奖又刷屏了:父母这一点,才是孩子最大的差距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 | 贝姐&川妈

多多妈妈孙莉近期的一则微博,又在网络上掀起了阵阵涟漪。

在2019新加坡国际西洋乐大赛(中国选拔赛)中,多多和小伙伴一起获得了5个一等奖。

别看多多年纪不大,才艺可不少。

10岁时,就已经开始创作英文诗了,还给诗配上了插画。

12岁时,她又get了一项新技能,可以为自己设计礼服了。

她还喜欢烘焙,喏,这是她今年元旦亲手做的跨年饼干。

不得不说,广泛的兴趣,精湛的技能,真的可以让一个人发光。

马云也说过,今后必须让孩子学点琴棋书画,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的确如此。

学校“教”的文化知识,能提高孩子的智力。而智慧的“育”,则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坚毅等品质,很多时候,这些都在文化学习之外。

只有把文化知识学习和兴趣特长培养两个方面都兼顾了,才是完整的“教育”。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兴趣是孩子能否展翅高飞的另一扇翅膀。

1

兴趣没这么重要

诚然,在兴趣的培养上,多多拥有太多普通孩子望尘莫及的资源和优势,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

有一点更关键,那就是坚持和努力。正如孙莉在微博里所说的那样:“付出才会有回报”。

多多的学琴之路从6岁时就开始了,中间她也有过厌烦和不满,也没少因为不想练琴和妈妈生气。

楚楚可怜的样子,真的让人非常心疼

她也和别的孩子一样,糖块和动画片是最爱;

她也不想写作业,不想练琴,恨不得跑出去和小伙伴一起晚到天黑才回家。

大一些的时候,也学会了和妈妈“耍赖”“磨洋工”,来表达自己的“抗争”。

但只要稍微有点懈怠,都会被妈妈及时“拉回正途”。

连黄磊都说:“多妹走哪儿都练琴,多妈走哪儿都盯着。”

兴趣培养的过程,确实很辛苦。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起点》。

它的主题也与孩子的兴趣相关,讲了一群跳芭蕾舞的孩子的梦与痛。

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但都无比热爱芭蕾舞。

有一个孩子,从4岁就开始跳芭蕾。为了练舞,他放弃了所有的玩乐时间;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力,他每天都早早地睡下,从未熬夜看过电影、电视。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孩子们的付出远不止这些。

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需要重复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只为在舞台上有一个最完美的呈现。

作为观众,我们只看到了孩子们翩翩起舞的样子。

但却不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受伤。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说过,一个芭蕾舞者,受过的伤,真的不比专业运动员少。

当孩子们脱下鞋子后,一双双伤痕累累的脚,看了让人实在揪心。

这些小脚丫,轻则被地板划破、流血、结痂,重则韧带撕裂、应力性骨折。

芭蕾舞,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种感觉永远无法坚持到明天,但一跳起来就不想放弃的存在。

其实,何止是芭蕾舞,任何一项兴趣爱好,想要做到更好,都需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汗水。

所以,在孩子选择一项兴趣爱好时,就要告诉他,兴趣也需要付出,要做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心理准备。

2

孩子也没这么脆弱

老母亲都知道,娃小的时候,看到啥都想学,围棋、舞蹈、绘画、体育等兴趣班,哪个班都嚷嚷着让报,但往往没学几天,就不想学了。

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承重,看到他们不愿意学,也会心软。

到底该继续坚持,还是选择放弃?

其实,小孩子都是“喜新厌旧”的典型。比如喜欢某个玩具,往往不会超过三天,新鲜感一过,热情就会消失,学习也是如此。

况且他们的自制力也没有那么强,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也都不成熟。

他们不知道一个决定的份量,但我们知道。

所以,在他们想要偷懒和放弃时,我们要及时地引导和督促,适当地推他们一把,“逼”他们不要半途而废,陪他们走过“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学习倦怠期。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 别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 对着钢琴说话

别人在玩游戏

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 ABC

这是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开始部分的歌词。

前一阵儿,他在做客一档节目时,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练琴的辛酸和痛苦。

他从4岁时开始学琴,每天都得练2个小时。小时候他非常好动,一看到窗外其他小朋友都在嬉戏玩耍时,心就痒痒,就更坐不住了。


妈妈当时会拿着藤条在旁边督促他,所以尽管内心非常痛苦,还是得硬着头皮练下去。

现在,他很感激妈妈当时的“逼迫“:“要不是妈妈拿着藤条逼着学琴,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路时,也说过:

“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

“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日复一日的练琴,爸爸的守候和“逼迫“,最终让他用琴声征服了世界。

《向往的生活》有一期节目邀请了吕思清、大华、王迅等嘉宾。

他们三个人都是从四五岁起开始练琴的,然而起点一样的三个人人,如今在弹琴方面的造诣却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成了世界级的演奏大家(吕思清),一个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大华),而另一个(王迅),只会稀稀拉拉地拉几首不成调的曲子。

因为当初没有坚持下来,成了王迅现在的痛和遗憾。

节目中,Angelababy和大华曾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对,被逼着。”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是啊,如果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我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什么都没学。”

这时,在温暖灯光点缀的夜空中,缓缓地打出了这样的字幕: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很难先知先觉。

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两句话,令人唏嘘不已,却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3

坚持,才有收获

蔡康永有一段话,戳中过不少人的心: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放弃很简单,只需要一秒钟,坚持却很难,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挫败,有烦躁,有疼痛,也有崩溃。

但只要坚持下去了,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刘梅的一段对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刘星埋怨妈妈刘梅,“小时候这么没有给我培养一个特长啊”。

刘梅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反驳道:“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刘梅竟无言以对。

我想,这样的抱怨是我们都不希望、也不愿意听到的。

因为我们现在的“放纵”,也许会让孩子感到快乐、放松,但当他没有一技之长,看到和别人的巨大差距时,又怎会不懊恼,如果当初我爸妈要是能逼我一把就好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现在的“逼迫”,也许会让孩子感到痛苦,但当他们收获到甘甜的果实时,终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也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孩子不愿意坚持学习时,能想起这句话:

真正的顺其自然,

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川妈说说

虽然我们会说,兴趣没有那么重要,孩子也没那么脆弱,可以适当的逼一下。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捍卫孩子的放弃权。我们给孩子很多机会去尝试各种兴趣班,最后大浪淘沙,只会剩下几个。

每个孩子都肯定会放弃大部分的,只不过在这放弃之前,我们要好好想一下,是不是已经适当的“逼”了他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放弃没有那么可惜,是不是他的兴趣和天赋没有被轻易的浪费掉。

加油吧!

推荐阅读

因为兴趣班“反目成仇”,继续坚持还是干脆放弃?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