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只是停留在入园焦虑的问题上?这几个点该想想了

"

马上开学了,想去去年我儿子准备入园的时候,我脑海里想象了最多的画面莫过于:每天早上哭着喊着不肯起床,不肯上学,母子间互相撕扯着彼此的心理底线。

至于其他,我一概没想过。

事实总是跟想象地很不一样。我儿子是迫不及待地想去上学的,而且开开心心的去,开开心心的回来。只是上了几天之后出了一点小状况,才有了那么几天倒退行为,哭闹了一些小会。

不过,对于这个安全感很足的孩子来说,上学其实就是跟妈妈说的一样:“去一个地方玩,玩到差不多了,妈妈又会来接了。期间有那么多小伙伴,还有老师保护,没什么好哭的。”

所以现在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可以分享几个孩子入园的心理历程和实战经验给大家。

首先还是聊一下关于入园时候的分离焦虑。会焦虑多半是因为孩子哭闹,导致家长焦虑,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哭闹却是来源于家长的焦虑。

有没有发现孩子准备入园了,家长就开始反反复复叨叨孩子:上学不能哭,要听话,要乖,要自己吃饭,要乖乖睡觉,不能不吃青菜,不能不吃水果……吧啦吧啦一大堆之后,孩子形成了一种印象:这个幼儿园怎么好像并不是很好玩呀?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给我那么多“不好”的要求呀?于是孩子开始揣测,观察家长的情绪,琢磨幼儿园是不是一个好地方。

当一入园那天,孩子们哭天抢地,互相影响,自然就把孩子吓到了,家长就更加焦虑了。

所以,除了有些孩子确实比较缺乏安全感,大部分孩子入园时候的哭闹都是这么来的。

那么入园前需要做好心理建设的,首先是家长,你要告诉自己:孩子入园的任何表现都是一个必然会过度的过程,不要自己吓自己。如果自己实在特别感慨:孩子长大了,离开家了,老母亲百感交集了,那也尽量别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

其次,是给孩子做好适当的铺垫,入园前半年或者几个月,可以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生活是怎样的,不要过度美化幼儿园的美好,真实描述才不会让孩子入园之后有现实落差。也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会代替爸妈照顾他/她,爸妈虽然不在面前,但是也是可以随时“看到”他/她在幼儿园表现的。

其次,我觉得特别需要跟新生爸妈提的一点是,如何看待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我也觉得让孩子排队上厕所,排队喝水,去哪里都要排队,不准随便说话,简直“太没人性”了!而且孩子也确实特别容易在这几个问题上产生“厌学”情绪。

但理智想想:这是孩子开始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如果幼儿园不通过这些“规则”去教孩子学会什么是“规则”,那么孩子在家庭里面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这些问题么?显然是没有学校中集体相处那么有教育优势的。

所以如何看待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责任担当,我觉得家长心里必须比较明确的一点是:幼儿园更类似于一个小社会,教会孩子如何融入社会,遵守法律法规,与人相处。家庭则相当于孩子个体发展的雕塑台,需要家长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来帮其发展个性,扬长避短。

因此,幼儿园更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学会遵守纪律,学会如何团结协作,在这两方面要求下汲取科学知识。而家庭教育则是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格养成,情绪调整,个性发展等等。

所以,让孩子去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去适应这个“小社会”,学会融入它,而不是要幼儿园来适应孩子。如果凡事都要他人/幼儿园来适应孩子特有个性,那么就失去了上学的意义。

那么当幼儿园有一些教育方法,你不是特别理解,首先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幼儿园的角度,从孩子长远成长来说,究竟是不是有帮助的?如果这么思考之后,还是觉得有问题,可以跟老师或者园长深一步进行沟通。

再者,如何跟老师沟通,才能确保孩子得到好的照顾,却不会让老师为难呢?孩子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家人重重呵护着的。那么在幼儿园是不是也要备受呵护才对呢?当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老师“额外照顾”,但事实上,我认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她应该是尽量“雨露均沾”,而不会偏袒哪些孩子。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师,面对着20几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培养方式出来的“王子公主”,你该怎么才可能做到每一个都重点呵护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作为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也深知自己平日里带着一个孩子,都劳心劳力,甚至心力交瘁。如果试过三几家人带孩子凑一起的,更会发现:每个家庭带出来的孩子个性差异都很大,而想要让所有孩子都听从一个指令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们先要站在感激老师愿意从事这份工作,替我们照顾孩子的角度,心怀感恩,再去理解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排除掉那些完全不配做老师会欺凌孩子的渣类,我想大部分幼儿园的老师都还是很负责任的,只是每个老师方式方法都不太一样。不见得每个老师的方式方法都完全符合家长的理想值。何况每个家长对老师的要求都不在一个标准值上。

正如我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乖的,最棒的,但是放在一个小集体里,就未必了。但是家长爱护孩子的心是有些“盲目”的。也许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之后,家长比孩子还难过,觉得是不是老师“针对”我的孩子,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事情让老师不高兴?甚至是不是其他家长做了什么,我没做什么,所以老师要“针对”?

也许我这个人比较简单,不会把事情想太复杂。当我孩子被老师批评之后有情绪,我是知道自己必须和老师进行沟通的。但是方式方法我还真是反复琢磨了很久:一方面老师普遍比较年轻,不能把话说太重,给她们压力太大;另一方面老师批评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只是她用的是她自己的方法,而不是“适应我孩子的方法”,我需要告诉老师如果下次还需要批评我的孩子,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更合适;再者,老师可能每天都会批评孩子,并不察觉到孩子内心情绪波动较大,忽视了安抚,这需要家长适当地进行沟通提醒,以便老师能够更了解孩子。

我觉得更真诚的做法是当面和老师进行沟通,首先阐述自己从孩子那里了解来的事实,以及孩子的一些感触,自己的一些做法。再听听老师对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以及相关意见。然后我对孩子做错事情,老师进行批评这个事实表示认可,因为这确实是在帮助孩子进步的做法。最后再提出孩子平日在家里做错事,我们家长的做法,哪一种方式更有效。并提醒老师:孩子被批评后情绪低落,但是一旦接受表扬就会情绪高涨。

跟老师进行了这样详细的沟通之后,老师很快就对我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调整:批评过后有安抚,发现做的好的地方再及时表扬。

这个小风波之后,我儿子对于幼儿园哪怕偶尔有不愿意上学的情绪,也出自于:“不喜欢吃番茄,中午睡不着”等等的原因。问及老师情况,他每次都无比肯定地告诉我:“所有老师我都爱,所有老师也都最爱我!”

每次听到孩子这么回答我,我都知道他在幼儿园我无需过多担心了。

当然,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会有一些心理落差,也许会让孩子行为倒退,也许会激发孩子快速成长。这都是必经的过程,作为家长不要把心吊在脖子上,放回肚子里,才能让脖子里的气顺顺,以便大脑可以清晰地思考:如何利用幼儿园给孩子带来的教育,结合家庭教育,让孩子成长地更加优秀。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