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作业一个比一个精致,家长抢着做,中国家长咋能不累?

"

有家长抱怨,幼儿园明天又要交手工作业了,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哪赶得及?并且这次的主题是要展示本市的特色,还需要挖空心思想创意。

但是很快家长群里就开始分享自家的作品,有的用硬纸壳做了一个长江大桥;

还有的居然做了一个黄鹤楼。

爱操心的中国家长可不只在这小范围内,网上一搜,大把家长会抢帮着孩子做幼儿园的手工作业。

看着这一个比一个精致的手工作业,哪里还看得出来一点是幼儿园孩子做出来的东西?家长一边抱怨不止,一边又生怕自己孩子拿出的作业“交不出手”,纷纷卖力效劳。这不禁让人无奈:中国家长咋能不累?

中国家长抱怨太累,有时是“自讨苦吃”

“孩子颜色涂的不均匀,交出去的东西太丑了,没办法”
“她精细运动还不行,东西老是粘歪,做得太慢,来不及了”
“总不能别人家孩子拿的东西都是漂漂亮亮的,他拿个破破烂烂的吧?”

明明抱怨又累又忙,但说起为什么最终还是要帮孩子做手工,家长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这些理由在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眼中,可能只是“自讨苦吃”了。

其实,老师和学校设计各种活动主题,都是围绕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其中包括观察力、创造力、思维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老师希望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鼓励家长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之中,他们的初衷绝不是希望家长来包办代替。但是现实生活,不知道怎么就越走越偏了。

圆圆妈妈分享了一个她的处理方式。每次圆圆回来做手工作业,妈妈从来不插手,孩子一开始其实并不会寻求家长帮忙,有时候是家长自己一厢情愿抢着做。圆圆的手工做成什么样,妈妈就任她交什么样。
等圆圆去了学校,看到其他小朋友教的作业很精致,并没有觉得“丢脸”,反而对精致的手工非常有兴趣,会仔细观察思考:别人为什么可以做成这样?圆圆回到家中,就捉摸着怎么重新做一个。

圆圆妈妈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家长大为不同,显得格格不入,就一个字:懒。可是显然圆圆各个方面能力却很强。

中国家长总爱事事操心

为啥说中国家长有时是“自讨苦吃”?抢着做幼儿园手工作业还只是一方面。在孩子成长过程里,很多方面都不需要插手,但是中国家长总是放不下心来。

丨过于担忧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各方面,但是很多时候却会过于担忧。

例如,担心孩子受伤,出门在外经常抱着走;
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影响长身体,于是端着碗满屋子追着喂;
担心孩子不明白,抢着帮孩子回答问题……

过于的担忧,会让家长忍不住代替孩子做很多原本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其实这也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丨过度宠溺

以前物质条件不充足,多少年以来养成了“水往下流”的育儿心态,这种心态到如今也顺其自然发生在我们身上,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吃,把最好的资源都堆在孩子身上。

但是有时候给予孩子的,并不符合我们本身的实力,就造成了“了紧裤腰带也要为了孩子”的过度宠溺,这也是中国家长爱操心的表现。

丨自我牺牲

中国家长爱操心,还有一个表现是乐意“自我牺牲”。经常会听到有妈妈们“抱怨”:我把时间都花在了孩子身上,没有一分钟是为了我自己。

最典型的就是演员朱雨辰的妈妈。在综艺节目上,朱雨辰的妈妈曾表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孩子,会凌晨4点起床熬梨汤,几十年如一日。

“都是为了孩子”,表面上看起是伟大的母爱,实际上是家长通过“自我牺牲”来达到情感上的满足,让孩子的人生受到桎梏,甚至充满了自责情绪。

家长“偷懒”反而对孩子更好,4个方面可少操心

圆圆的妈妈懂得放手做一个“懒”妈妈,后来圆圆确实展现了不凡的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生涯都一直保持领先。

家长可以学习这种“偷懒”精神,在4个方面少操心,孩子的综合能力会更优秀。

丨少叮嘱

老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意思就是反复说的话,就起不到什么效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样如此,家长在一件事上唠叨不停,总是给孩子不断地提醒和要求,要么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要么让孩子出现逆反情绪。

例如早上要起床上学,每次家长都唠叨要迟到了,赶紧把孩子叫起来催促,孩子自己就会认为反正有妈妈在叫,自己不会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

丨少动手

生活中有不少让孩子参与动手的机会,但是中国家长擅于“事事包办”,特别不愿意孩子“亲子”动手。放学以后帮孩子背书包的家长比比皆是,在家从不参与做家务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其实有些事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家长少动手,会锻炼孩子的体能和精细运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丨少辅导

有人会觉得,家长辅导孩子作业不正是责任心的表现吗?难道孩子做作业,家长要在一旁玩手机吗?

少辅导作业,其实是指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家长以身作则仍然需要,只不过需要懂得适时放手,不干预孩子做作业进度,不代替孩子思考问题,细心观察,不喧宾夺主。

丨少揽责

孩子由于认知有限,对规则理解并不透彻,也就是“不太讲道理”,所以经常会出现耍赖的情况。

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头疼不已,想着能快点解决哭闹问题就行了,甭管那么多,特别是老一辈,就很容易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但这样的行为,却会让还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一遇到事情就用哭来解决,最后闹得不可收场。

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守住原则,少往身上揽责任,该要跟孩子讲道理的地方,就要耐心讲道理。一次听不懂,可以下次再解释,总之抢着包揽责任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不是所有“水往下流”的做法都是传统美德,有时候还是家长“自讨苦吃”。不恰当的育儿方式,不仅累了家长自己,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要是能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找准“少操心”的方面,反而会事半功倍,养出一个综合能力优秀的孩子。


HI,我是西卡弟弟,专注优质内容,助力快乐童年。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评论、转发、收藏、点赞~与我一起说说育儿感悟。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