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绘本百年

"

在亚洲最早推广绘本的应该就是日本,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随后传入中国台湾地区,至于传入大陆地区,不过是近十多年来的事。

然而在日本,关于绘本的历史还可以追溯的更久。

早在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就有以童话故事为内容的绘本,叫“赤本”。因为那时的书商为了多快好省地销售通俗小说,纷纷采用廉价低劣的纸张进行印刷,并统一覆以红皮封面以示区别,这就是“赤本”。之后有“黒本”“青本”“黄表纸”“合巻”等其他种类的绘本出现。

在明治维新后的二十年左右期间,依然持续“赤本”的传统,即是以和纸且木版多色印刷的方式呈现,内容主要是日本传统的桃太郎故事等。

之后,在明治中期左右,日本开始出现叫“ちりめん本”的欧文和装绘本。即以语言学习为目的,把和纸特殊加工后制作而成的纸,再以多色木版印刷方式出版的书籍,内容主要是以英文等欧州语言介绍桃太郎之类的日本故事。同样在明治中期,日本也开始出现翻译欧美童话的绘本。

在明治后期,随着以活字印刷技术的发达和幼儿园等幼儿教育制度的确立,乃至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所导致的国族主义情绪的高扬和宣传日本英雄的需要,开始出现《御伽画帖(童话画帖)》这种我们所熟知以画为主体并以幼儿教育为主的绘本系列书。

进入大正时代后,更开始有许多不是翻案自日本或世界其他地区童话的创作绘本开始出版。此外,以儿童为客群的杂志《赤い鸟(赤鸟)》也于1918年创刊,刺激其他儿童杂志的创刊和绘本的创作。



之后,经过战争言论统治的时代,到了二战后,随着民主自由主义等新价値观的普及,日本也渐迎来绘本的春天。

特别是岩波书店《岩波子どもの本(岩波儿童之书)》系列的开始发行,许多内容清新开朗的外国绘本被绍介到日本,使其他出版社也开始出版翻译绘本,同时也刺激日本自己的创作绘本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是在《岩波儿童之书》的启发下,福音馆发行月刊绘本《こどものとも(儿童之友)》,促进绘本业的兴盛。前述著名的《ぐりとぐら(古利和古拉)》(1963)就是在这一系列的月刊绘本中。



其实,约莫从19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川李枝子、神泽利子等新的绘本作家陆续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绘本。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绘本也被认为是有助于语言、道徳情操学习的教材。

接着,从1970年代开始绘本大量出版,绘本作家也被社会认可,其读者除儿童外,也包括大人。而各自治体的图书馆中也开始有借阅绘本的服务,营造良好的亲子共读环境。又,1973年开始,《月刊绘本》《绘本世界》等绘本评论杂志也开始发行。到了80年代,日本的绘本作家赤羽末吉和安野光雅甚至获得国际肯定,得到“国际アンデルセン赏画家赏(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等绘本相关奖项(以上的日本绘本史概略參閲鳥越信編,《初めて学ぶ日本の絵本史》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2)。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经说过,“图画书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它出版成为书的时候还没有完成,它真正完成的时候就是它的文字、绘画用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被孩子接受,这个作品才完成。”

所谓立体就是必须让大人读给孩子听,不是孩子自己读。因此,我们做的所有的图画书都是用耳朵听的语言,不是用眼睛阅读的语言。

在看图画书时,我们不应该是文学性的,不应该用阅读的美感去审视语言,而是应该用耳朵听。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在看图画书的时候,大人读给他听,他的眼睛就可以全神贯注地去看画,从而能从画里看出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是文字里没有的。

另外,是真实的大人的声音,不是电视的声音、电子的声音,真实的大人的声音会留在孩子的心田里。孩子能在听父母的语言,自己看图画书的过程中,心中能形成立体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日本战后对于绘本的大力推广,战后日本儿童的心理创伤才得以迅速恢复。

绘本画家岩崎千弘曾经说,“如今的社会很多美好的东西已经缺失了,而能把这些东西画下来送给孩子们就是我活着最大的意义。”

大概也正是有了这些一代一代日本绘本人的共同努力,如今的日本孩子几乎都会画画,至少给人指路的时候都能画出清晰的地图,日本人旅行的时候也都会先去当地的美术馆,可以说这和从小的绘本阅读是分不开的。

希望未来大陆的绘本事业也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希望更多国内的孩子也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