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茄子、土豆

豆角、茄子、土豆,是我们东北再平常不过的家常菜,在夏秋季节里,当着“家”,主着“事”。工薪小康家庭吃它们,富豪大户家庭也吃它们,一代传一代,代代出新味。

炖豆角,炖茄子,炖土豆,既可以单独一样炖,也可以多样混合着炖,如豆角炖茄子,茄子炖土豆。更可以按个人的口味,选择放入猪排骨、牛腩、鸡块、菜椒、苞米、窝瓜、胡萝卜等,一锅里头炖烂乎了,用大号的碗、大号的盆盛上桌,呵呵,口感上,热、香、面、软、甜,比较全面、丰实。伴一碗大米饭,或者大馇子粥,呵呵,是天然“绝配”,特别的“下货(下饭)”。

如果说粗茶淡饭,在我们东北,这几样菜,再加上时令的菜椒、麻椒、西红柿、冬瓜、旱黄瓜、水黄瓜等,是必然的选项。

原因有这几样:一、价钱低,甚至是稀烂贱,不值一提,一提就“一大筐”;二,从合理营养和安全膳食上看,它们养人,保健康,“百病不犯”。如果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以为,这几样菜可以说是我们“金不换”的宝贝;三,关键的年景里,它们能救人活命,老百姓全指望着它们。我的老妈妈,在1940年代里,就是依靠“土豆泥”挺过的婴儿哺乳期。不说过去饥馑年代里的情况,就说现在平头百姓家过日子,哪一家能离得开茄子、土豆、大白菜?能离得开的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神仙,可以不吃不喝,不拉不撒;另外一种人“非奸即盗”,不正常的迹象昭照然也。

夏秋季节里豆角、茄子的供应量大,价格低,有些能干会持家的家庭主妇就把豆角、茄子、黄瓜等切成丝或片,晒干,储藏到冬季,以冲顶鲜菜时蔬的季节性匮乏。这时候,用略偏肥重的油水烹饪干豆角丝、干茄子丝、干黄瓜片,或炖,或炒,口感上非常的特别,“艮劲”,有嚼头,下酒又下饭。不想,竟然也流行起来,像“干豆角丝红烧肉”这样的菜品,也发展演绎成我们这里的“地方特色菜”“招牌菜”,不禁让人哑笑。

2005年的冬季,佳木斯老客运站西门的胡同里开了一家叫“三姓”的火锅店,想必是从哈尔滨依兰县传过来的原创吃法,简单地说,就是各种干菜火锅涮肉。先是在清水锅里下猪白肉、五花肉、肥羊肉,再用肥腻的汤水,把干菜的枯干,咕嘟“开”了,咕嘟“滋润”了,最后调蘸传统的麻酱腐乳韭菜花小料,就特别对应“肉食动物”一族的口味。如果同时佐以高度白酒,会更“带劲”“给力”。

这个火锅店开了没有两三年就歇业了,我也只去吃过一次。这种干菜火锅涮肉的吃法始终没有火起来,相比“大锅台铁锅系列炖”的炖鱼、炖大鹅、炖排骨、炖本地鸡来说,基本上算是在市面上销声匿迹了。即使是现在在菜单上看见了干菜炖的品种,却也少人问津。

究其原因,我举个例子,朋友们就能明白。2008年底时,我和一个同事刘兄闲得牙痒,琢磨晚上吃点酒肉,我就提出去找找这种干菜涮肉火锅开开油荤。他却一口回绝掉,说:“那么多新鲜的蔬菜都吃不过来呢,吃什么干菜啊,有什么营养啊?”说得可不正是嘛,要是论营养价值,还是要吃鲜嫩多汁的鲜果时蔬才好。当下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市场流通如此繁荣旺盛,过渡性的时蔬替代品——干菜的命运,必须接受消费者的选择。

现在的小孩子都不大喜欢吃豆角、茄子、土豆、菜椒、麻椒这些“本地货”,都喜欢“西洋货”,披萨、汉堡、薯条、寿司、可乐、雪碧,等等,主打的是甜味,你有多少他们就能消费多少。也别说是我家的女儿翘楚口味挑剔,十个孩子里边至少会有七八个是这样。这和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是有科学研究依据的。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远离垃圾食品,亲近健康饮食”,从理论知识准备上,到教育启发的实践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有了咖喱牛肉饭这一款老少咸宜的经典口味,外加薯条的诱惑,土豆,或许在孩子们心目中还捞回了一些“颜面”。

1996年的夏秋季节里,我家里的餐桌上,上顿是豆角炖茄子,下顿是茄子炖土豆,伴一碗米饭,连着吃了三四天,翘楚的姑姑受不了了,一双筷子紧着在菜盆里扒拉来扒拉去,找肉找得她那个心切气急。翘楚的奶奶看在眼里,心里何尝不跟着急呢,嘴上却说的是:“姑娘家家的,最大的小心就是不能嘴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骗子给你点好吃的,你就跟着人家走了。”

我当时也觉得饭菜不好下咽,但我的筷子头老实,不四下乱动乱翻,三口五口填下一碗饭就下桌了。这里头有一个原因,那时候我已经参加工作挣工资了,隔三差五有机会下下馆子,肚子里有些油水,而且烟、酒也一同穿肠过,是所谓的“饱汉子”,嘴上就表现得不那么急切。

那时候,翘楚姑姑正是十八岁的好年龄,身体上,心理上,都需要着这一口嘴馋,实在是没什么不对。翘楚奶奶教育的当然也没错,所谓穷养儿富养女,就是这个道理,哪个家长不想让儿女吃好的穿好的,出落得头脑聪明,身体结实,人前争光添彩,人后竖大拇指?但是,物质条件是个客观的坚硬的标准线,看着距离并不太远,抬抬脚就能够到,可是要全面突破过去,并不是一日三餐顿顿有肉菜那么简单。

翘楚奶奶当家主事,最清楚刚性花销的地方有多少:半下岗失业的,上三表高额学费大学的,刚参加工作准备买房说媳妇成家的,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需要拿钱来说事。要我说,没有国务院副总理的三头六臂,也难以支撑这个局面。

从这一盆豆角炖茄子的菜里透露出来的信息至少有:

一,我家那段时间的确是不富裕,实在是不得不从衣食住行多方面节省再节省,每一分钱都不敢乱花,老百姓讲话的,“口挪肚攒”。餐桌上,好吃赖吃的不说,填饱了肚子就行。穿衣戴帽上,差不多也是同理;

二,半大孩子少有爱吃豆角茄子的,从感性(口感)上不愿意接受它们的味道。我也是从三十五岁以后,才渐渐吃出了它们的“真味”,平凡寡淡的味道里包含着安全可靠、忠诚如一的营养、能量。相对而言,许许多多的海底鲜、山中兽,并不属于东北,并不属于我们黑土地上的平民百姓。

我把这看成是一种“回归”。就我而言,有几样吃食,比如月饼、油条、豆浆、大馇子粥、朝鲜打糕、臭豆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因为小时候阴差阳错地留在脑子里某些不良的记忆,伤害到了胃口,二十几岁时我拒绝和排斥它们。只是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从感性到理性上重新认识了它们,它们才不再那么难以下咽了。甚至觉得各有各的存活道理,你个人的好恶仅仅是你个人的好恶,没有什么代表性。

我的一个朋友老邵,工人子弟,军转干部,脾气禀性忠诚本分,谦和稳重,几乎不挑食,但是有一样,就是一口大馇子粥也不喝。为什么?小时候吃伤了。他1962年生人,到1980年考上军校吃上部队的白米饭,这中间的十八年间,嘴头上就几乎没离开过苞米馇子,他吃“够”了。与之不同的,我们这一代城市里长大的工薪温饱阶层,还偶尔把苞米馇子当有营养的“好玩意儿”,以“粗粮细作”方式改善膳食结构。

我的一个前同事王大姐,成人以后三十余年不吃羊肉,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养了几只羊,上顿羊肉、羊杂碎、羊奶,下顿羊奶、羊杂碎、羊肉,吃伤了,闻到膻味就犯呕,“一辈子不吃都不会想。”

所谓物极必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多多益善,一旦吃伤了,吃顶住了,就无异于是蓄意地祸害人、糟践人。

所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真正是在情在理。只要营养上还算得上均衡合理,就没必要“横竖一刀切”。

所以就目前而言,翘楚不爱吃这几样菜,我也能理解,也不蛮求她顺从,只是劝她少吃几口,同时尽可以换着样式烹调。比如,我用茄子丁和火腿肠丁、豆角丝和茄子丝、茄子丝和菜椒丝等,做过水面条的卤子,就比炖菜更受到“好评”。再比如翘楚妈妈常要做炸茄盒、地三鲜、肉段烧茄子等“深加工”的过油菜,侧重以油水和肉香致胜,翘楚就接受得比较顺利。

豆角、茄子和土豆都属于容易“入味”的,跟谁一起“煎炸爆炒咕嘟炖”,就随谁的味。按照服装饰品行业的说法,属于“百搭”食材。就广受欢迎,市场覆盖率极高,什么高档次的宴席都离不开它们。同样,寻常市井也以它们为主打。

现在,我格外羡慕小区里住一楼,在窗下开辟了一块小菜园的业主。夏秋季节里,“自留地”里莳弄的豆角、茄子、辣椒、土豆、西红柿、黄瓜、冬瓜、小葱、生菜、白菜,轮次成熟,几个三口之家都“管吃管摘”。也有种草莓、葡萄等水果的。关键的好处是不打农药,没有残留,绝对的绿色安全无公害。

翘楚这一代00后,生活在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里,“五谷不分”“四体不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农字头”的事物不关心,没兴趣,没概念。摆弄起新潮的电子产品却头头是道,无师自通,常常做长辈们的辅导员。没办法,社会大环境如此,他们平时忙于功课,争分夺秒,不敢浪费任何整块的时间。即使是有了长假期,还要多睡几个懒觉缓解疲惫的身心,几乎都没有机会到田野去走动、观察,增长农业生产的见识。

今年暑假,翘楚的表哥俊辰高考结束,被东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我们就择空一道回县里向翘楚的姥爷姥姥报喜。

翘楚姥爷八十二岁了,仍坚持连续多年在翘楚三姨家老平房的前后院子里,种了豆角、茄子、辣椒、玉米、黄瓜、冬瓜等“小园菜”。

站在院子里,我当然不会浪费天赐良机,开展农业科普教育,道:“姑娘,这个是茄子,摘的时候要注意它根部的刺,别扎着手……摘辣椒时要注意从根部掐断,快掐……看,被老鼠啃了大半的玉米棒子,实在是可惜了……冬瓜皮上有一层毛刺,要用抹布先抹掉……你尝尝这根新摘的旱黄瓜,味道是不是足够清新……这个豆角的品种叫‘马掌’,满身长着花纹……”

翘楚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东看看,西瞅瞅,眼睛明显不太够用了。嘴上连声啧叹着:“哦,哈哈,呵呵,这个鬼,好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