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二度赴港上市,还是为了割韭菜?

6月10日晚间,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阿里巴巴或选择中金公司和瑞信牵头安排香港的股份发行,目标是数周之内提交港股IPO申请。

这不是阿里与港交所第一次传出绯闻。早在5月28日,就有媒体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计划最早将于2019年下半年申请在香港二次上市,预计集资额为200亿美元。

已经在美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并不差钱,为何选择二度赴港上市呢?

阿里巴巴曾割过香港投资者的韭菜

阿里巴巴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香港上市经历。2007年,阿里巴巴(01688.HK)以13.5港元的价格完成港股IPO,募集资金15亿美元,五年以后,阿里以相同的价格完成了私有化。

图: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后股价走势(月K线)


从上图看,阿里巴巴的股价虽然在上市后一度冲高至41.8港元,但随后却一路下跌,在金融危机期间,股价甚至跌至3.46港元。

不过,从大多数时间看,阿里巴巴的股价均在13.5港元上方。所以,虽然阿里巴巴最后提交了一份看似丰厚的私有化方案(较前一交易日溢价46%),但对于多数长期投资者而言,他们在这次私有化方案中是受损的。

所以,当阿里巴巴放出再次赴港上市的声音后。许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又来割韭菜了?

不过,当年的阿里巴巴和此番欲再次上市的阿里巴巴,并非同一家公司。

当年的阿里巴巴,里面的资产仅仅包括阿里的B2B业务,淘宝、天猫等B2C业务并不包含在其中。

而现在欲上市的,是阿里巴巴的整体业务,除了B2B、B2C,还包括大文娱、云计算、新零售等等。

从体量来看,两者并非同一级别。退市前的2011年,阿里巴巴营收65.4亿,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而现在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2019财年营收3768亿,扣非归母净利润872亿。

阿里巴巴当年之所以选择退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的B2B业务遇到瓶颈。2018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5.9亿,同比只微增0.68%,净利润3.4亿,更是出现了25.03%的下滑。


图:阿里巴巴2007-2012Q1营收和净利润情况


而私有化之后,公司将不再受外界股东和股价上的压力,不仅有利于专心推进业务转型,也有利于公司未来整体上市。

从这个角度讲,阿里巴巴在2012年选择私有化退市,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为什么选择二度赴港?

那么,既然当年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情缘,现在又在美股挂牌,阿里为何又想回港股上市呢?

首先,阿里赴港上市是三赢的局面。

阿里巴巴其实一直倾向于赴港上市,因为香港市场离国内投资者更近,在资本开放的背景下,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购买阿里巴巴的股票,这对提高公司股价的流动性有比较大的作用。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美股IPO之前,阿里巴巴就与港交所进行了多次沟通,希望解决公司同股不同权的问题,从而实现港股上市。但那时港交所并没有听取阿里巴巴的建议,最终阿里只能远赴美国上市。

而在2018年,港交所取消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限制,小米和美团纷纷登录港交所,阿里上市的制度障碍已经被打通,港交所李小加也多次向阿里抛出橄榄枝,希望阿里来香港上市。因为花旗统计,如果阿里能登录港交所,可以为港交所增加10%-15%的成交量。

所以阿里如果来港上市,首先是三赢,阿里可以融资,大陆投资者可以买到阿里巴巴的股份,港交所可以提升成交量。

其次,阿里再上市可以为公司储备粮草。

阿里巴巴很有钱,全年净利润872亿元,账上现金躺着1900亿元,看起来一点不缺钱。但它的盘子太大了,四处投资仍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前阿里的长期借贷金额高达1118亿。而显然,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不好过,阿里在此时融一笔巨资,不失为在互联网寒冬之下储备粮草的好举措。

第三,来自中美贸易战的压力。

前白宫首席分析师、对华鹰派的代表人物班农(Bannon)此前表示,“在制裁华为后,美国的下一步应该是限制所有中国企业赴美IPO的渠道,解除所有向中方提供资金的美国保险公司或者养老基金,直到中国做出根本性改革。”

这个言论虽然完全得不到华尔街的支持,但也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敲了一个警钟。阿里巴巴选择在此时两地上市,既分散了风险,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会再割韭菜吗?

如果阿里巴巴此时赴港上市,对投资者来讲真的友好吗?要知道,5年前阿里赴美上市,公司IPO价格为68美元,而截至昨晚收盘,阿里的股价为159.85美元,已经涨了135%。


图:阿里巴巴美股股价(月K线)


而且相对于股价,阿里巴巴规模的增长更大。2015财年,阿里巴巴的营收762亿,净利润241亿。五年后,营收变3768亿,增长了394%,净利润872亿,增长了261%。

当前阿里巴巴美股市值已经达到4153亿美元,如此巨大的体量,未来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大是值得怀疑的。

从核心电商业务来看,阿里2019财年第四季度核心电商营收为788亿元,同比增长54%。剔除新零售、菜鸟及本地服务(口碑、饿了么)等偏线下的业务,阿里核心电商的收入为566亿,同比增长32%。

32%这个数据,虽然没有54%那么耀眼,但依然是不错的,也在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增速回落后,有了反弹的迹象。

GMV数据则逊色一些,目前阿里只披露年度GMV,2019财年,阿里的中国零售商城成交总额为57270亿元,同比增长19%。这个GMV增速,不仅低于京东的30%,更低于拼多多的233%。

其中,天猫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长31%,淘宝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长19%。虽然阿里宣传渠道下沉带来了超过1亿的新用户,但显然渠道下沉给淘宝GMV的贡献暂时比较有限。

GMV增速显示出,阿里核心电商业务也遇到一定的成长瓶颈。公司可以依靠不断的并表来微信整体业绩增速以及核心电商业务的高增长,但抽调新零售等业务,公司电商增速并没有那么高。

总的来讲,阿里当前30倍的估值比美股IPO时低了很多,但公司的业务也更成熟,规模也更大,投资者对其未来的想象空间也小了很多。

不过,阿里作为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质地并没有问题。以这个估值上市的话,除非出现系统性风险,大幅下跌割韭菜的可能性也不大。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