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建筑业务实现18%收入增长,穆迪维持中国建筑A2评级

11月16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已维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 的A2发行人评级,以及CSCEC Finance (Cayman) I Limited和CSCEC Finance (Cayman) II Limited发行、并由中国建筑担保债务的A2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

评级展望为稳定。

评级理据

维持中国建筑的A2评级反映穆迪预计未来12-18个月中国建筑的信用指标仍将与其评级相称。

中国建筑的A2评级蕴含该公司相当于Baa2水平的个体信用状况,以及在此基础上3 个子级的提升,提升的依据是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母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集团) 有望给予支持。而中国建筑集团很有可能受益于中国政府提供的特殊支持。

穆迪预计2018年和2019年中国建筑的杠杆率 (由调整后债务/EBITDA比率衡量) 将维持在4.2-4.6倍左右,其支持因素包括:(1) 房地产开发业务 (主要通过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海外,Baa1/稳定) 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业绩稳健;(2) 建筑业务收入具有良好的可见性; (3) 公司意图遵循国企降杠杆的政府政策控制其债务增长。

因过去1-2年合约销售情况良好,穆迪预计未来1-2年中国海外的收入将保持15%-20%的增速。2017年中国海外在中国建筑收入、EBITDA和债务中的占比分别为 15%、60%和40%。

2018年上半年中国建筑的建筑业务实现了18%的收入增长,且新增订单人民币1.207万亿元。高约3倍的在手订单/收入比率为中国建筑的建筑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收入可预见性。

因此,穆迪预计2018和2019年中国建筑的EBITDA增速可保持在10%左右,继续超过其债务增速。

中国建筑的个体信用状况主要反映 (1) 公司规模庞大并且在建筑施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 中国海外房地产开发业务业绩稳健; (3) 公司财务管理审慎且拥有大量现金结余。

不过公司个体信用状况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 房地产行业敞口大,而该行业经营环境面临挑战;(2) 因基建投资增加,其杠杆水平可能攀升; (3) 海外扩张存在执行风险。

预计母公司对中国建筑会提供较高的支持力度,因为中国建筑对母公司贡献巨大,中国建筑集团几乎所有资产和收入均来自中国建筑。因其业务规模庞大并且在城市开发和基建项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建筑的声誉与政府高度相关。

稳定展望反映了穆迪预计未来 12-18 个月: (1) 中国建筑的信用指标仍将维持在与Baa2的个体信用实力相称的水平; (2) 该公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及其所扮角色,以及中国政府向其提供支持的能力保持不变,这一观点反映在中国主权评级的稳定展望上。

若公司的个体信用状况改善,同时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建筑集团向其提供支持的能力增强 (如体现为中国主权评级上调),则中国建筑的评级有可能上调。但单独靠中国建筑个体信用状况的改善,或中国主权评级上调并不会立即导致中国建筑评级上调。

若能实现以下几项,则公司个体信用状况可能有上调机会: (1) 成功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业务,以平衡其国内房地产行业敞口,同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执行风险;(2) 投资基建项目时维持审慎的投资策略;(3) 债务杠杆率改善,调整后债务/EBITDA比率持续低于3.5倍,或调整后EBITDA/利息比率持续高于7.0倍。

若中国建筑的业务或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导致基础信用评估下调,而穆迪对其获得母公司支持的预计没有任何重大变化,则该公司的评级有可能下调。

若出现以下情况,则中国建筑的发行人评级可能下调:(1) 激进投资基建项目,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 (2) 新订单大幅下滑,导致其在手订单降至收入的1.5倍以下; (3) 出现严重的成本超支或项目延误。

体现评级有下调压力的指标包括调整后债务/EBITDA比率持续高于5.0倍,且EBITA/利息比率持续低于4.0倍。

若中国建筑的个体信用实力并未下降,但有迹象表明其母公司及政府向其提供的支持有削弱迹象,则穆迪也可能下调中国建筑的评级。

上述评级所采用的主要评级方法是2017年3月发表的《建造业》(Construction Industry)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 是中国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从事住宅和商业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房地产开发和工程设计与测量业务。

中国建筑主要通过国内8个建筑局经营建筑业务。中国建筑同时通过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Baa1/稳定) 和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Baa2/稳定) 经营香港和澳门业务。

中国建筑于2009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截至2017年底,中国建筑56.26%的股权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集团) ,而后者由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所有。

中国建筑集团的总资产和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建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