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秦国吐血险胜,40万战俘两倍于我,白起不杀光是何结果?

公元前262年到260年,秦国和赵国发生了“长平之战”,这一战,两国都是倾全国之兵,决一死战。秦国出兵约60万,赵国出兵约45万,秦军主帅是白起和王龁,赵国主帅是廉颇和赵括。

战争前期,秦军打得很艰苦,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却伤亡参重。白起担任总指挥以后,秦军仍在持续减员。到战争结束,秦军和赵军的伤亡比是8:1,秦军伤亡约40万,赵军伤亡仅5万。如此悬殊的伤亡比,白起不能再生打硬拼,于是断绝赵军粮道,使赵军陷入绝粮境地。

为了打赢这一仗,秦昭襄王下达命令,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他亲赴河内督战,倾全国之兵与赵国决一死战。

这时,赵国已用赵括替换了廉颇。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把打仗当作儿戏。在绝粮46天的情况下,赵括走投无路,分兵四路轮番突围,但却未能成功。最后,赵括亲率精兵出战,混战中被秦军射杀。赵括一死,饥饿的四十万赵兵只得弃戈投降。

这个时候,前线的形势是这样的:秦军已经减员至20万左右,而赵军战俘虽然饥肠辘辘,但却还有40万人,两倍于秦军。如果白起下令给赵军发放军粮,让赵军战俘吃饱,然后收编,其结果会怎样呢?

于是,白起召集部将商议对策,部将说法不一。最后白起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百姓不愿归附秦国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白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赵国战俘有40万,一旦吃饱了发动起义,20万秦军就有覆没的危险。而这20万秦军是秦国的精锐,一旦覆没,秦国就完了。赵军一鼓作气杀向秦都,秦国的老幼妇孺怎能抵挡?

为确保长平之战的绝对胜利,吴起使诈,将已被缴械的40万赵军战俘分割包围,然后全部杀掉,筑成尸塔,是为“坑杀”。白起屠杀赵国战俘,也没有到灭绝人性的地步,他放走了240名年纪小的赵国士兵,让他们回国报信,也为赵国留下了稀少的种子。

就这样,赵国倾国之兵45万人被秦军全部斩杀,赵国元气大伤,彻底被秦国击败,若不是信陵群窃符救赵,赵国就灭亡了。赵国一亡,韩、魏、楚、燕、齐等国随即可破,秦国统一大业提前完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