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借石头讲述千秋万古之情事

《红楼梦》开章即申明:故事的“编述”是记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大块石头上的。这等于是说书中所写之“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是由石头来叙述的。这就使故事的发端追溯到开天辟地之始,并告诉人们,《红楼梦》创开天以来,千秋万古之情事,使人感到宇宙茫茫,天地悠悠,大大开拓了全书的意蕴,提高了概括幅度和哲学深度。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开卷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通灵,乃幻形入世之石头也!通灵是不同于顽石而为人为之的文明物品,是被雕琢而成而又附加有社会属性的象征物。通灵之说的特殊框架,把被描写对象置于宏观宇宙和人类历史的时空背景之中。

篆刻作品:石头幻形

石头的寓意是多向的。作者以石头自况,以石头自嘲,借石抒愤,藉石言意,确是作者感情郁结的象征。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不少人认为“石头”应当是小说叙述者的角色。鲁迅曾说过:“曹雪芹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可以说《红楼梦》里最有象征意义的是大荒山那块无才补天的冷峻顽石。

贾宝玉(电视剧照)

《红楼梦》第一回载:“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甲戌本第一回在“无才可去补苍天”两句诗旁,有脂批“书之本旨”,可见不被录用之顽石不仅有奇才,且有异能。《石头记》正是石头未能得以“补天”而在大荒山发出悲凉呼号。《石头记》就是悲凉呼号的真实记录。

篆刻作品:宝玉

《红楼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石头,被弃置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以后它历练成了通灵宝玉,这是作者向读者苦心设置的一块标石,其寓意之深,不可等闲视之。

女娲炼石补天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有一块未堪录用,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此唯一未用之石其谁欤?石头也、通灵也、宝玉也。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体味到作者自比顽石的愧叹,更看到了作者对自己百年未遇之才的自尊。

曹雪芹《红楼梦》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特地指明:“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第三回袭人介绍说:“听得说落草时从口掏出,上面有现成的穿眼”。

篆刻作品:通灵

通灵宝玉是青埂峰下顽石的幻相。神瑛侍者成为贾宝玉,青埂峰顽石化为通灵宝玉。两者须叟不可分离,成了命根子,又成了小说的自叙者。贾宝玉的言行,曾被人视为不解。此不解可由脂砚斋之评批得到答复:“宝玉与常人之言行,最突出是‘颠倒千百世之是非。’石头——通灵——宝玉是顽石幻形入世的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古代石崇拜的遗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