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二,晋文公大器晚成,离间各国,硬怼楚国,称霸诸侯!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献公之子,因骊姬之乱,曾流亡国外19年,62岁之时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继位,四年之后称霸诸侯!

晋文公剧照称霸战役

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晋文公打算开疆拓土,于是就把目标放到了楚国身上,和楚国打了起来。

二军交战于城濮,所以历史上就叫做城濮之战。

其实事情的起因比较诡异,最初楚国是要去修理宋国,宋国就派使者相晋国求援,晋文公流亡期间宋国有恩于他,但同样楚国也对他不薄,一时间非常难以决断?

其实晋国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虽然楚国目标不是自己,但一旦宋国被拿下,很难说下一个遭殃的不是自己,所谓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

流亡路线

再加上晋文公也想在有生之年做点大事,为晋国获取一些实质性的好处,提升国际威望。因此,方方面面的因素加到一起,晋文公大腿一拍——谁怕谁,怼就怼!晋文公为了报答当年楚国的收留之情做了一个决定:

只要楚军迫近晋军,晋文公立刻就下令后退三十里,一共退了三次。(“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这里)

晋军将领非常不耐烦,纷纷要求请战,晋文公明确指示:到遇到楚军,退避三舍,三舍之后方可与之对战。

退避三舍

但是楚国兵力占绝对优势,如果晋国单枪匹马和楚国硬怼恐怕也讨不到便宜,所以晋国就想去搞齐国和秦国的统一战线,让这二国也帮忙出点力。但

打仗毕竟不是过家家,要花钱要死人的呀,如何才能把齐、秦二国拉到自己这一边呢?

晋文公就对几个大国用离间计,具体是这样实施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

让宋国假装撇开晋国,带着厚礼去请求秦、齐二国出面替宋国说情,提议休兵罢战。而晋国这边悄悄的去把曹国和卫国的君主逮走,把曹、卫二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曹、卫二国和楚国关系很好,二国被欺,楚国岂能善罢甘休,齐、秦二国的提议楚国必然否决,齐、秦二国得了宋国好处又没把事给办成,记恨楚国与之翻脸,这样齐、秦二国自然就站到了晋国这一边。

无论任何时代,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先,秦国和齐国觉得楚国太不给面子,非常生气,于是联合晋国去打楚国。三个大国合力打楚国,楚国士兵再多也不够死呀。

城濮一役,晋国一战成名,楚国一败涂地,晋国国际地位得到巨大提升,晋文公也称霸于诸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