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为什么不敌苏联?这里有几组数字,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近200个师500余万大军进攻苏联,由此拉开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序幕。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军队连战连胜、势如破竹。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就损失了几百万军队,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广阔富饶的西部产粮区。战局对于德国而言似乎很顺利,希特勒也曾乐观的估计:只需要2个月,就可以打垮苏联。

然而,此时德国明显低估了苏联的实力。众所周知,早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就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并通过两次五年计划,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制度上的中央集权,与经济上的高度工业化,使得苏联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让国家迅速进入战时轨道。那么,彼时苏联的实力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分别从

兵力方面:2700万官兵

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体制,这种社会体制在面临战争的威胁时,会比较容易过渡到战时状态。同时,苏联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在1941年约有1.8亿人口。所以,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损兵折将,但仍通过强大的国家机器,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到1942年时,苏联就不缺合格的官兵了。在整个二战时期,

武器方面:10万辆坦克

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立起了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系,从而可以不间断的为前线部队提供武器补给。苏德战争之初,苏联一度有很多工业区被德军占领,工业产量一度减少了52.4%。但是苏联仍通过种种努力,将大批工业转移到远离前线的乌拉尔、中亚等地,并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很快就挽回了之前的损失。在整个二战时期,

资源方面:3000万吨石油

工业化战争拼的是资源,而在各种资源中,石油又最为重要。一旦没有石油,坦克、飞机、战舰等现代化装备都将无法开动,战争当然也难以进行下去。苏联是资源大国,其工业生产能力又十分发达,因此不缺石油。借助这些有利条件,苏联在二战前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

从以上几个简单的数字来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