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成大事者3种境界,自己却被逼到死角!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成大事者3种境界,自己却被逼到死角!

1906年春天,王国维跟随罗振玉进入京师,出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等职位,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写出了那部被后人视为其一生代表作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人间词话》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准则,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成为了后人眼中不朽的经典论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写出《人间词话》之后,王国维站在秋风萧瑟的北京城中,回顾了自己这命途多舛的30年岁月,为了抱负,为了生活,为了新学,他从浙江小城来到上海,东渡日本后又辗转混迹于京城,自恃学问一身却迟迟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

1911年10月,武昌城头的一声爆响,统治中国200余年的大清王朝瞬间垮台,一些遗老遗少开始逃亡海外,就在这年年底,曾经那个追求维新、渴求变革的王国维,也成为了遗老遗少中的一位,他带着自己的手稿和家人东渡日本,寓居京都,此后王国维在日本一住就是五年,这五年中他和家人都靠罗振玉每月资助的一百元元生活,他每天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在罗振玉家中读书,他的治学兴趣也再一次转向金石文史,尤其是考据古文字、古器物的,这是王国维逃避人生自我解脱的方法,因为他一直希望能够重新振兴的大清王朝已经被中华民国所取代,作为一名前朝遗臣,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他对于故国的忠诚。

1916年初,40岁的王国维因为在日本生活困顿,只能带着长子王潜明从日本回国,初回国内的这段时间内,王国维和儿子的生活依然十分艰辛,“初至新寓,一切无有,午饭包诸饭,二人日大洋三角”,也就是说王国维和儿子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三角银元,一个月也只花费9块银元,而当时一个普通学生的一个月生活费也差不多有五块银元左右,生活的困顿将王国维逼到了命运的死角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