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罗湾海战丨明朝虽被满清狂虐,却能击败强大的荷兰舰队

犹如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一样,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

记得十年前,央视出过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讲述了500年来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

这部片子当时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纪录片视角恢宏,BGM大气,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厚重的沧桑感令人潸然泪下,看这种片简直是一种享受。

荷兰是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第三个出场的国家,Slogan是小国大业。

小国:荷兰的面积只有今天的两个半北京大。

大业:在三百年前,荷兰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150万荷兰人凭借15000多艘商船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导师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的全球霸权

荷兰为什么这么强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另一个问题:政府和公民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16世纪的荷兰人看来,两者是雇佣关系。

政府只是职业经理人,是公民花钱雇来打工的,其职责是对内实现繁荣稳定,对外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政府的工作没做到位,比如懒政怠政、作福作威、民生凋敝、四面树敌,或者政府创造的价值低于公民投入的成本(税收),那么,公民有权解雇政府。

政府只是一个综合服务机构,为公民(不是人民)提供安全、经济、文化等各种服务,没什么神圣性可言,一个服务机构的倒闭,也不意味着亡国。如果你国家的政府一点乙方的样子都没有,那只能说明作为甲方的大众被挟持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下多大的雪,拦轿喊冤都是没用的。

在获得自治之前,荷兰人雇佣过两个政府,一个是西班牙,一个是英国,这两个经理人要么不称职,要么要价太高,最后都被解雇了。

精明的荷兰人算来算去,觉得自治最划算。

1581年,荷兰七个省份联合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画风清奇的新国家,每个省都是独立的,国家大事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有一个省不同意,这事就别想办成。更奇特的是,这个国家完全由对财富充满强烈渴望的商人阶层控制。

没错,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不安分”的国家,因为资本具有生产性、增值性和扩张性。

农业国家的钱,都是用来窖藏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钱,都是流动的,只有流动的钱,才能实现钱生钱,而这个流动的方向,便是当时回报最丰厚的海上殖民和贸易。

为了避免各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整合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成立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

如果说荷兰联省共和国是一个画风清奇的政治组织,那么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则是一个画风清奇的经济组织。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为了融资进行海外殖民和贸易,它向全社会发行股票。

消息一出,成千上万的荷兰人将自己安身立命的积蓄取出来,购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

荷兰人之所以对东印度公司这么有信心,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不过荷兰政府没有买股票,而是将部分国家权利折成2500万荷兰盾入股。

荷兰政府出让的国家权利有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组建佣军,发动战争,建立殖民地等。换言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政府在南非-日本这片区域内的代理人,可以像国家一样运作。

荷兰殖民扩张范围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不到半个世纪,便建立了全球商业霸权。鼎盛时期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全球最富有最庞大的超级公司,它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5万名员工,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此外,它还拥有几万军队和几十艘战舰,控制着很多重要国际航道和大片殖民地。

至于台湾,只是荷兰人在东南亚的一个据点而已,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总部位于巴达维亚,即今天印尼首都雅加达。

在东亚这片海域混,肯定绕不开中国。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能生产畅销全球的商品,拥有庞大的消费潜力。

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中国遍地都是商机和黄金。

然而,遍地黄金,荷兰人却只能干瞪眼。

荷兰人多次向大明提出,想效仿葡萄牙人借地通商,遭到大明无情拒绝。

给钱行不行?

不行!

无奈,荷兰人只得找葡萄牙人的晦气。从1601年到1627年,荷兰人五次攻打澳门,想取而代之,均遭失败。

悲催的荷兰人只能花高价从走私贩子手中收购中国货,或者打劫西班牙和葡萄牙商船,希望搞点中国货。

一船中国生丝运到欧洲,转手就是五六倍的利润,换你你干不干?

打劫和走私来的中国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巨额的利润催使荷兰人铤而走险,他们数次侵占澎湖,骚扰东南沿海,以此给福建当局施加压力。

1624年,福建巡抚商周祚派兵包围澎湖,并给荷兰人写了一封信,提出如果荷兰人愿意退出澎湖并前往台湾的话,福建政府愿意保障福建至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之间的商业往来。

荷兰人见到商巡抚的信后,放弃澎湖跑到了荒岛台湾,准备大赚一把。

商巡抚轻松收复了澎湖,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通商的承诺呢?

朝廷不允,我也没办法,哎,不说了,老夫高升了,要调走了。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荷兰人找到了福建把总许心素,后来的事,看过上文的人都知道了。

郑芝龙代替许心素之后,掌握了对荷兰贸易的主动权,每年给多少货,什么时候给,完全由郑芝龙说了算,而郑芝龙提供的货只少不多,只迟不早,荷兰人对此很不爽。

其实这也怪不得郑芝龙,此时大明朝廷的风向偏向海禁,郑芝龙的处境也很艰难。

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荷兰人决定协助郑芝龙打击海盗,换取郑芝龙对自由贸易的支持。

平心而论,郑芝龙之所以能搞定李魁奇等海盗,荷兰人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但是事后郑芝龙与商周祚一样,忽悠了荷兰人:我只是一个厦门游击,决定不了朝廷的大政方针。

不仅如此,1630年新上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为了维稳,发布了更严厉的贸易禁令。

荷兰人听到消息后,一下就炸锅了。

以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商周祚和郑芝龙的做法很高明,很有策略。

以荷兰人的思维来看,商周祚和郑芝龙没有契约精神,是可耻的骗子。

鸡同鸭讲,能讲出什么来?啥也不说了,你们不懂自由贸易,不懂契约精神,那就让大炮来辩论。

1633年4月22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汉斯·普特曼斯向巴达维亚方面报告相关情况,建议用武力打开对对华贸易的大门。6月,巴达维亚方面同意了普特曼斯的建议,并抽调战舰和兵力支援普特曼斯。

发动战争,肯定得有相应的战略计划,荷兰人脑海中的战略是这样的:

整个行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搞定福建:等西南季风起,中国商人纷纷从菲律宾返回福建时,截击之,然后进军漳州湾,突袭鼓浪屿,摧毁明朝海军基地,再然后,占领从南澳到安海的整个中国沿海,拦截所有中国船只,同时杀入福州湾,中国人出于恐惧,肯定会求和并引领荷兰人面见福建巡抚。

等到见了巡抚,荷兰人就会趁机提出直接面见皇帝,迫使皇帝“准许自由、优惠和无障碍的贸易”。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搞定广东:等北风期来时,荷兰舰队从福建南下广州湾,故技重施,逼迫广东当局准许自由和无障碍的贸易,同时承诺停止支持澳门的葡萄牙人。失去中国大陆在生活用品、人力、弹药等方面的支持之后,葡萄牙人将是待宰的羔羊,澳门唾手可得。

荷兰人的战略计划虽然狂妄,但是也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

明朝虽大,但海军却是渣。荷兰人相信凭借自己强大的舰队,可以纵横中国沿海,想打哪儿打哪儿,想抢谁抢谁,等到明朝扛不住了,说不定就答应了。

荷兰人想法不错,因为两百多年后的英国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逼迫大清屈服的,只是英国人的实力更强大,所以敲诈的东西更多,荷兰人没那么大的野心,只求自由贸易。

大明的水师本来不行,但是郑芝龙海盗力量加入之后,战力不可小觑。

为了增加胜算,荷兰人找到了郑芝龙的敌人刘香和李国助。

刘香以前是郑芝龙的部下,后来和李魁奇一起出走,做了纯粹的海盗,属于郑芝龙剿灭的对象。李国助是李旦的儿子,郑芝龙接手了李旦的产业后,他恨郑芝龙恨得牙痒痒。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刘香、李国与荷兰人一拍即合,同意联合对付郑芝龙。

战略计划说完了,我们再来看看双方的硬实力。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最后一个高峰应该是郑和下西洋时期,随着郑和远洋活动的结束,大明的造船业迅速衰落,人才凋零,技术失传,海船逐渐向小型化发展。

当中国的造船业衰退时,西方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为运载更多的货物,装备更多的火炮,西方海船逐渐向大型化发展。

到17世纪初,荷兰人通过吸收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借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经验,创造出了新锐的盖伦帆船,其排水量可达1000吨,普遍装备20~30们火炮,拥有很强的舰载火力。

盖伦帆船

反观明朝战船,不仅船小(200吨上下),火炮也垃圾,大部分都是欧洲人玩剩下的佛郎机炮以及拿不出手的碗口铳,射程短,威力小,红夷大炮装备的很少。

打个比方,如果荷兰人的船是巡洋舰、驱逐舰的话,明军水师则是护卫舰、巡逻艇。

荷兰战船

明朝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战船,是郑芝龙的私人舰队。

郑芝龙与荷兰人分分合合了那么久,对荷兰人的实力一清二楚。虽然他的战船与荷兰人的战船也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个差距并不大,可以用数量来弥补。

而且,为了对付荷兰人,郑芝龙也在不断开发新式战舰,比如在厦门建造大型战船,购买英国新式红夷大炮等。

私人干政府的活儿,是私人的荣幸呢,还是政府的耻辱?

荷兰人动手了。

1633年7月7日,普特曼斯率领荷兰舰队突袭南澳岛(今属广东汕头,地处闽、粤、台交界海面),拉开了明荷海战的帷幕。

相关地理位置标识

参加明荷海战的荷兰舰队一共13艘战舰和若干劫掠的中国船只。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军舰参展时间并不统一,不少军舰都是单独行动,即是商船,又是战船,也是海盗船,只有打硬仗时他们才会抱团作战。

7月12日,普特曼斯率领5艘战舰突袭厦门湾,一举摧毁了25~30艘大型战船和十几条小型战船,这其中就包括郑芝龙打造新型大战船。

《热兰遮城日记》中记载:“遭烧毁约有二十五到三十艘大的战船,都配备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门大炮。”

偷袭得手后,荷兰人封锁了厦门湾,大肆抢劫食物,强迫厦门、金门、烈屿、鼓浪屿及附近村落每周提供若干数量的鸡、猪、牛,制造恐怖气氛,胁迫明朝开放贸易。

荷兰人突袭郑军大本营的时候,郑芝龙正在福宁一带剿灭海盗,在得知荷兰人突然发飙并偷袭厦门后,郑芝龙一面写信以及派使者与荷兰人交涉,一面着手备战。

交涉的过程就不说了,都是废话和缓兵之计,双方都明白,最终还是得靠拳头说话。

8月9月是台风期,双方除小规模的接触之外,没有爆发大的冲突,荷兰人照常抢劫,并多次试图登陆,但都被明军击退。剩下的时间里,双方都在积极备战。

经荷兰人邀请,刘香和李国助率领50艘船赶来助阵。

明军方面,福建巡抚邹维琏接到崇祯严惩荷兰人的圣旨后,下达总动员令,檄调诸将,大集舟师。为了对付荷兰人的大型战舰,明军大肆征集船只,并命令沿海居民上交木头和柴草,打造火船。

郑芝龙也集结了麾下所有船只,并为其配备了全新的英国大炮和有丰富海上经验的老船员。

为了激励士气,郑芝龙还发出了悬赏令:参战士兵每人2两银子,作战时每天再加半钱银子,火船士兵烧掉荷兰船得200两赏银,普通人取得一个荷兰人头50两赏银。

10月15日,明军在海澄召开了誓师大会,五虎游击郑芝龙因“手握重兵,部多骁将”被巡抚邹维琏任命为前锋,实际上是前敌总指挥。

10月19日,明军在晋江围头湾完成了集结,共计50艘大型战船和100艘中小型火船。荷兰人及刘香、李国助等则在料罗湾(位于金门岛东南)集结了8艘荷兰战舰和50艘中式战船。

相关地理位置标识

战斗一触即发!

10月22日,五鼓(凌晨四点)时分,郑芝龙等将领率领明军水师由围头出发,直抵料罗湾。明军的战略是以主力直扑荷兰舰队,速战速决,只以辅助船只牵制刘香部。

当时正值东北风,明军水师处于上风向,趁着风急船快,明军水师一分为二,30艘大型战船连同所有火船继续靠近荷兰舰队,20艘大型战船顺风绕到荷兰舰队的后方,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荷兰人则以荷兰舰队居中,刘香部四散策应,组成了防御阵型。

看阵型即可,个人觉得此图的风向和舰队方位有误

郑芝龙极力回避与荷兰舰队进行硬碰硬的炮战,而是以火炮掩护100艘火船高速向荷兰人驶近。

火船本来船小轻快,加上是顺风,速度更是飞快。8艘荷兰军舰既要对付明军战船,又要对付火船,根本顾不过来。

很快,火船驶近荷兰战船,上面的士兵用铁钩构住其舰艉,点火焚船,大火趁着风势,很快蔓延到了荷兰人的舰船。郑芝龙抓住有利时机,下令士兵登上荷兰军舰的夹板,与荷兰人进行白刃战。

郑芝龙部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再加上之前的悬赏令,所有人看见荷兰人就像看见了一锭锭银子一样疯狂,无视荷兰人的大炮、步枪与以及周围的熊熊火焰。

比人多和凶悍,荷兰人肯定不是郑芝龙的对手,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荷兰舰队被击沉一艘,焚毁一艘,俘虏一艘,其余带伤逃回了大员。

为什么忽略了外围的刘香呢?

因为刘香忽略了自己,这货就是来打酱油,顶多撑个场面,都是人精,他才不会替荷兰人火中取栗。荷兰人如果占上风,他就跳出来摘桃子,荷兰人如果占下风,他就准备开溜。

这本来是用脚都能想到的问题,偏偏荷兰人就想不到——太相信什么协议盟约了。

荷兰人虽然败了,但郑芝龙明白,荷兰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存大部分有生力量顺利撤退,海上霸主的实力可见一斑,自己目前无力扩大战果。

无力灭掉荷兰人,但是灭掉刘香的实力还是有的。料罗湾之战后,郑芝龙死咬刘香不放,千里追杀,六战六捷,最后在1635年广东海战中将其逼得自焚而死,这是后话。

料罗湾海战是一场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战,料罗湾大战之后,郑芝龙正式成为了东亚海域霸主,收保护费收到能笑醒,对大明帝国而言,此战首开东方国家击败西方殖民帝国的先例,极大的震撼欧洲国家,对此后东亚两百多年的和平局面起较大的积极作用。

料罗湾海战之后,福建巡抚邹维琏大大表彰了参战将士,但是却唯独对郑芝龙没有表示,不仅如此,他还参了郑芝龙一本,说郑芝龙以前和荷兰人混过,旧情难舍,所以放走了荷兰人。

正当邹维琏等待郑芝龙扑街时,朝廷的旨意来了:邹维琏罢官滚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剧情大反转?

敬请期待,郑氏海商帝国的极盛和灭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