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可以这样说,魏忠贤掌权的时期,明朝政府抵御后金在辽东的攻势还是十分给力的,前期魏忠贤能够清楚辽东对于京师的重要性,否决了龟缩山海关的提议。积极支持了孙承宗在辽东的战略,在后期,魏忠贤是支持袁崇焕督师辽东的,从两人的来往信件来看,关系还是不错的。并且袁崇焕对抗后金的几次剽悍的战功都是魏忠贤当九千岁的时候发生,例如炮轰努尔哈赤,宁远大捷,多次重创皇太极,使得其只能龟缩于盛京。

关外形势大好你能说完全是魏忠贤的功劳?其实也不是的,其中的关键还是一个钱字。魏忠贤做的最好的一件事,那就是收税,而且不是向普通老百姓收税,他针对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收取工商税、海税。在河南遭遇天灾的时候,魏忠贤也能够免去赋税,收来的钱用于赈灾。浙江巡抚觉得魏忠贤执政期间,海内咸平,提议为其修建生祠。你一定不知道辽东官兵立的最起劲,袁崇焕还称赞魏忠贤“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不喜欢的魏忠贤的人也有,他们就是明末牛气哄哄的东林党。他们都出身于南京江南贡院,互相视为“校友”,并逐渐形成了党派,在朝堂之上盘根错节,党同伐异。魏忠贤死后,这一群人重新掌握了朝廷,上位之后,立刻废除了工商税、海税,对皇太极领导的后金主和,对于国内农民军得过且过,对待百姓天灾更是置之不理。崇祯上位之后,也不知道这个皇帝怎么想的,衣服破了打个补丁继续穿,以至于这些东林党也成了影帝。

私底下奢靡无度,但是一到崇祯的面前,就变成了比乞丐还穷的官员了。崇祯对于辽东战场的定位也十分模糊不清,先是抛弃孙承宗,然后又将忠臣袁崇焕给千刀万剐。辽东局势恶化也变成了理所当然,其实明朝崇祯上位后,国家财政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将这些全部怪罪在一个姓魏的太监上,怕是有失偏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