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辟之后,为什么一定要处死于谦,难道他真的非死不可吗?

明朝是一个有趣的朝代。这个朝代寿命不断,有二百多年的国祚,十几位皇帝。但有意思的是,该朝皇帝有不少都是很特别的。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一个皇帝,朱祁镇。他亲自出征,结果被鞑靼人抓了回去,后来又放了回家,将自己的弟弟推翻,重新当了皇帝。而他当了皇帝后,杀了一个大忠臣,这就是于谦。

一说到于谦,大家可能会想起初中时会学过的一句古诗。没错,于谦本人也的确是这样的高尚的品格,宁可粉身碎骨,也要留下一身正气在世间。但是,他的结局却是被皇帝处死。那么,为什么于谦非死不可呢?难道是皇帝残暴不仁?并非如此,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于谦的功劳有哪些。在皇帝被俘虏之后,他临危不变,推举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打消了蒙古人想以朱祁镇为筹码,要挟朝廷的险恶用心。此外,他还组织领导了北京的保卫战,击退了蒙古入侵者,保住了大明王朝的根基。但是,这些事情虽然保住了国家,却惹怒了朱祁镇。皇帝还没死,就立新帝。不管如何,此时被俘的明英宗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

此外,当时朝廷内外还有反对于谦的势力存在,只不过是暂时失败了而已,但他们已经盯上了于谦,想找机会扳倒他。其实,明朝是一个特别的朝代,虽然皇帝的权力很大,但是并没有做到权力完全集中,而是几方势力共存协调。明朝有这么几个集团,第一个就是文官士大夫。他们是朝廷上的最重要的声音。第二个就是武将团体。这个团体一直比较惨,因为明朝对武将一直防范比较严,朱元璋更是武力清除功臣武将,所以他们一直被压抑着,但是野心尚在。另一个就是太监势力,这是一股庞大的势力。明朝太监势力非常强大,甚至出现了太监管文官,太监官兵的情况。

就连皇帝本身都是受了他亲信的太监王振的挑唆才干出的蠢事。这几股势力互相之间斗来斗去,而皇帝就坐在上面进行协调,达成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不过,土木堡之变打破了这一平衡。土木堡之变后,太监集团还有文官集团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站了出来。这些原本不参与军事的士大夫们以自己的方式保住了国家和政权,地位大大提高。

这样一来,自然会引起太监集团和武将集团的不满。而明英宗被蒙古人放回来后一直被软禁着,他也正是在太监集团和武将集团的联合帮助下,发动政变,成功复辟。此时,面对独大的文官势力,他不得不除去他们,杀掉于谦。这一方面是为了恢复政局的相对平衡。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太监武将集团一个交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