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并非只是为关羽报仇,其实他也有四个难言之隐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一个纷争不休的动乱年代,经过多年的互相攻伐征讨,最终只剩下魏蜀吴三方旗鼓相当的势力集团。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刘备建立的蜀汉集团了,刘备出身贫寒,既没有钱粮也没有人脉,前半生基本都是在到处漂泊无依无靠,可以说是起步最晚的一位君主。自从赤壁之战后刘备才逐渐崛起,相继占领荆州益州以及汉中等地,实力大幅度增强,甚至能够和实力最强的曹操正面对决,有了角逐天下的实力。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刘备不顾群臣的劝谏执意发动了夷陵之战遭遇惨败,其实他这个举动并非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背后有四个难言之隐。

相比较赤壁之战是刘备崛起的契机,夷陵之战则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导致了刘备的病逝,而且使得蜀汉实力大幅度削弱,也为后来蜀汉灭亡埋下了隐患。其实刘备是完全有机会避免夷陵之败的,第一次是在刘备称帝之后想要兴兵伐吴之时,他身边的文武大臣都出来劝谏不可伐吴,但是却遭到刘备的拒绝;第二次则是在刘备伐吴之初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孙权就派遣使者前来求和,刘备依然拒绝了这个和解的机会,所以才造成了后来的惨败。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所打的口号是为关羽报仇,这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但是却不局限于此。刘备作为一国之君,从早年投兵开始就有着争夺天下的雄心,此后数十年间奔波忙碌仍然没有泯灭其志,可以看出他在统一天下这件事情有很深的执念。刘备能够从一介布衣平民逐渐成长为帝王,其心性自然非常人所能及,只为了给义弟报仇就把一辈子的心血拿去挥霍,这是非常反常的。我认为刘备之所以发动夷陵之战其实是有很多难言之隐的,比如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上述提到的为关羽报仇,这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原因。作为几十年的结义兄弟,刘关张三人的关系自然是亲密无比,即使是刘备当上了皇帝,对于关羽张飞的死也是非常痛心的。本来发誓同生共死的三人,结果关张两位义弟却被杀了,一向以仁义自居的刘备自然不能没有什么表示。作为一国之主的刘备不可能真的就追随两位兄弟而去,只能打着为其报仇的名号来显示自己是一位仁义之君。

同时刘备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明确的知道师出有名的重用性,东吴本来是盟友,如今有了这个复仇的名号刚好可以兴兵伐吴。刘备此举不仅可以收拢人心,而且可以起到鼓舞士兵的作用,还能够震慑自己的对手,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二点就是荆州对于刘备集团的必要性。刘备早年和诸葛亮在隆中密谋的时候,就知道荆州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荆州虽然是一个四战之地而且易攻难守,但是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进可以夺取天下,退可以固守益州,对于想要图谋天下的刘备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刘备当年之所以让自己最为信任的关羽坐镇此处,就是因为他清楚荆州的重要性。如果失去了荆州,诸葛亮规划的隆中对策基本就是一个泡影,无论是为了统一天下还是蜀汉的长存,刘备都是必定要夺回荆州的。

第三点就是刘备占据足够的优势,成功的机会很大。刘备集团自从领兵入川以来,无论占据益州还是攻取汉中,都是非常顺利的,而且经过长期的发展,刘备麾下兵精粮足,实力非常强大。此外刘备这个时候刚刚称帝,又是御驾亲征,对于手下将士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蜀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这点儿从夷陵之战刚开始刘备接连取得胜利也可以看得出来。

第四点就是刘备已经年迈,留给他统一天下的时间不多了。刘备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仍有统一天下的青云之志,所以即便是五十多岁的时候还能够领兵入川攻打益州汉中等地。等到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的志向虽然还没有磨灭,但是时间不等人,他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了,距离统一天下还遥不可及。这个时候的刘备除了等死基本是无事可做,北方的曹魏太过强大短时间很难征服,只能将眼光放到实力稍微弱一点儿的东吴这方面了。这也是刘备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了,也算是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句号吧,然而故事的结局他却没有想到。

由上可知刘备之所以发动夷陵之战其实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