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年羹尧必死无疑?因为他太把这个东西当回事儿了

“兔死狗烹”在封建史上的帝王圈子里屡见不鲜,今天就来聊聊帮助雍正开国的大功臣年羹尧的可悲下场。虽说,雍正皇帝在治国方针上的确有一套,但是,雍正对待大臣十分刻薄,满朝文武细数下来,深得雍正偏爱的只有区区几人,年羹尧就是其中的典型。

年羹尧打仗很有一套,陈康祺曾对其评价道:“年虽跋扈不臣,罹大谴,其兵法之灵变,实不愧一时名将之称。”他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并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治理国家上,雍正时常参考年羹尧的建议。山西巡抚曾上奏朝廷请求耗羡归公,雍正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只能召来年羹尧商讨:“我对这件事的细节知晓甚少,很难做出论断,所以,把你召来商量,你意下如何?”

后来,律例馆修正了新的律法,雍正在读完后第一时间召见年羹尧,要求年羹尧提出整改的举措。可以说,在面对年羹尧时,雍正一改先前对群臣的态度,在朝中甚至连地方官员的任免都请年羹尧发表看法。

在生活中,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恩赐也是无微不至的。年羹尧的手腕有旧伤,胳膊也染有恶疾,其妻子也卧病在床多年。雍正经常询问年羹尧的身体状况,还特别赏赐给年羹尧一些珍贵灵药。

雍正对年羹尧的期盼很高,曾语重心长的对年羹尧说:“朕若不是一个出色的明君,那就对不起如此忠心耿耿的你;但是,你若不做一个有能力的大臣,那也无法报答朕的知遇之恩。”并希望年羹尧与自己能够结下一段千古君臣相知相遇的佳话。

年羹尧在雍正心里的地位开始下降是因为1724年在进京面圣的过程中,年羹尧命令总督、巡抚等人跪在道路两旁迎接,等到了京城的时候又骑着高头大马大摇大摆的进城,对前来迎接的官员们毫不理睬,就连王公重臣向年羹尧表示问候时,年羹尧也不过是点点头罢了。

回到京城后,年羹尧成了朝廷的总理事务大臣,所以更加眼高过顶,甚至有时在雍正面前也一副骄横的样子。过了段时间,年羹尧离开京城后,受到雍正的一封手谕:“凡人 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雍正一改先前态度,向年羹尧发起警告,自此,年羹尧的处境越来越糟糕。

实际上,雍正不善于协调满朝文武大臣的关系,对大部分官员一视同仁的冷漠,对年羹尧的态度却又好的过分。年羹尧受到了过多的赞誉,也参与了大量国家大事,使年羹尧逐渐迈向了权力核心,野心也随着权力一并增长。

随着年羹尧越发乖张傲慢,并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中,已然忘记了作为臣子的礼节,雍正渐渐对这位得力干将产生忌惮与不满,最终,下定决心要狠狠整治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雍正针对年羹尧制订了一系列的惩处措施:

首先,是将时间选在1724年年末,年羹尧进京面圣述职的时候;

其次,就是事先与相关大臣们打好招呼,雍正命他们脱离年羹尧的政治派系,并警惕年羹尧接下来的动作,在政治站位上孤立年羹尧。

此外,雍正还暗示官员们积极揭发年羹尧的劣迹,替处分年羹尧做好基础工作。

在做好铺垫后,雍正首先将年羹尧一派的党羽革职并将年羹尧调离西安老窝,在剪断了年羹尧的羽翼后阻止其“死灰复燃”。1725年,雍正正式宣布将年羹尧降职为杭州将军,并且勒令其交还一切印信。

年羹尧被调走后,满朝文武大臣看出雍正此时想置年羹尧于死地,于是,便做起了墙倒众人推的勾当,纷纷站出来兼具揭发年羹尧的恶行。雍正假意借着满朝文武皆请奏罢免年羹尧为由,将其贬为平民,并在半年后整理年羹尧罪状,下令刑部抓捕年羹尧归案。

四个月后,朝廷议政大臣在雍正的默许下递交了一份关于年羹尧的处理结果,上面罗列了年羹尧在做官期间的九十二条滔天大罪,并请求雍正将年羹尧处死。雍正在看过奏章后表示,虽说在年羹尧犯下的九十二条滔天大罪中的三十条都足够让年羹尧被处以极刑。

但是,念在年羹尧曾在青海一战中居功至伟,所以,法外开恩允许年羹尧在大狱中自我了断。年羹尧死后,年氏家族中所有在朝廷当官的全部遭到罢免,而年羹尧的嫡亲子孙被押送到边疆充军,年羹尧积攒一生的财富通通被朝廷查抄没收。

就此,一位协助雍正夺取天下的大将军最终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场悲惨落幕。最后,雍正说道: “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因种种败露,不得己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诫。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

话说,程咬金也是功高盖主,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却完全没被皇帝怀疑,就是因为程咬金骨子里根本没把权力当回事。 可是又有论点说年羹尧罪不至死,只是被雍正爷借题发挥弄死的… …到底哪种相对比较主流?但太把权力太回事,或者太拿权力显摆的人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参考资料:

『《清代名人轶事》、《清史稿· 列传八十二》、《年羹尧之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