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最复杂的恶霸,爱做慈善却滥杀无辜,做了一件丧心病狂的坏事

人性是复杂的,而不是非善即恶那么简单,不可从一而论,这句话也是陈兆棠一生的真实写照,堪称是晚晴最复杂的恶霸。他出身名门望族,却凶狠暴虐,他是剿匪英雄,却视人命如草芥。他爱做慈善却滥杀无辜,直到最后民怨沸腾,全城的百姓都看不惯他这种行为,联合起来抓捕他,才将他送上了黄泉路。陈兆棠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人,他有善良无私的一面,也有险恶凶残的一面。有道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一个人,一个人也许现在心地纯洁,但将来却未必会如此。陈兆棠,字澍甘,是湖南人。他出身名门,他的父亲陈士杰曾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幕僚,还曾担任过山东巡抚一职。

陈士杰一直非常关注儿子的成长,对儿子的教育问题十分关注。他希望儿子们有朝一日能够尽忠报国,于是他为陈兆棠请来了几位名师。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名师的指导下,陈兆棠进步很快。几年后,陈兆棠就与陈兆文进入翰林院进修,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人们纷纷称赞陈家是一家兄弟两翰林。和很多名家一样,陈兆棠年少时也曾志存高远,他从小就饱读诗书,立志报国。长大后的陈兆棠四处游历,遍访名山大川,拜访了很多有才之士,并向他们虚心求教。可惜天不遂人愿,陈兆棠虽然博览群书,却没能考取功名。他一怒之下买了五品官职,可是最后也没能上任。陈兆棠刚刚买下县令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不幸去世了,于是陈兆棠只好回家守孝。

待到守孝期满后,他的父亲陈士杰又离开了人世,陈兆棠只得放弃做官,再次守孝。面对双亲的离世,仕途的坎坷,陈兆棠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他开始变得残忍无情。陈兆棠为父亲守孝期满后,立刻买了云阳县令一职,当时的他还是为民请命的好官。据史料记载,陈兆棠担任云阳县县令时,审判公正,治理有方,百姓都对他很满意。不仅如此,他还捐钱修建书院,购买图书以供学生阅读。后来,陈兆棠被调往大邑县,他离开时,百姓一路相送,男女老少“皆泣涕沾襟”。可以说直到这时,陈兆棠都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好官,可这一切,在陈兆棠担任大邑县令后发生了转变。

陈兆棠担任大邑县令期间,大邑县出现了很多土匪。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陈兆棠开始剿匪,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抓获了土匪头子。后来,陈兆棠因剿匪成绩突出,被调往崇庆州。陈兆棠一到崇庆州就组建了一批匪警,并带领他们抓获了很多土匪。这些土匪无论罪过大小,一律被斩杀,仅仅一年的时间里,陈兆棠就斩杀了三百多名匪徒。1902年,广西盗匪兴起,陈兆棠带领着两广棠字全军前去剿匪。后来,他又领命在广东剿匪,其人马也达到了一万余人。此时的陈兆棠已经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变为了一个杀伐恶魔,他人性当中险恶的一面也渐渐显露。陈兆棠在广东剿匪期间,逼迫各个乡绅、贵族参与剿匪。

然而,普通乡绅贵族又能抓到多少土匪呢?真正的土匪头子又怎么可能落入乡绅之手?到头来遭灾受难的还是那些小偷小摸的老百姓罢了。陈兆棠在广东剿匪的三年间,斩杀了三千多名土匪,很多百姓都开始斥责陈兆棠的恶行。陈兆棠做了一件丧心病狂的坏事,原来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反而将那些指责他的人当作土匪处置。到最后,就连他的老师都无法阻止他。罪孽深重的陈兆棠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武昌起义后,陈兆棠被抓,留下了三句遗言,连中19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笔者认为,陈兆棠滥杀无辜固然有错,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硬的手段,也很难镇压盗匪,陈兆棠的一生既有功,也有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