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改革潜流的开掘手赫鲁晓夫,主张消除冷战实行与美国和平共处

苏联改革潜流的开掘手赫鲁晓夫,主张消除冷战实行与美国和平共处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前苏联共产党、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的最高领导人。因为他在执政期间,对苏联过去的经济、政治体制等曾试图进行改革,因此被称为苏联改革潜流的开掘手。

1894年4月17日,赫鲁晓夫生于库尔什克州一个贫困的农民家里。幼时,他曾举起羊鞭当过牧童。15岁时,随父母南迁到顿巴斯矿区,在那里他当上了矿工。十月革命爆发以前,他曾领导并组织当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任矿业金属工人联合会主席。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赫鲁晓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幼年时期,他边放牧边读完了教会小学。后来又曾进入工农速成中学和干部学校学习。应当说,他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但是,赫鲁晓夫却凭借自己聪颖的天资、善于直观体察的本领和实干精神,使自己从一个极普通的基层干部,步步高升,直至占据了苏联政权的最高位。

苏联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赫鲁晓夫被提拔为帕斯图霍夫矿矿长。但他很快便决定弃官求学,毅然进入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毕业后,立即成为一名地方基层政权的领导人,即顿涅茨克州彼得罗夫斯克一马林斯基区区委书记,从此幵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由于工作出色,1928年初,调任俄共乌克兰中央委员会任组织部副部长、基辅市委组织部长。然而,赫鲁晓夫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把自己的目光移向了更加遥远的未来。他费尽心机,通过当时党中央主管干部工作的卡冈诺维奇,终于于1929年9月进入了以培养高级干部为目标的莫斯科工业学院学习。学习期间还兼任该院的党委书记。正在这个时候,以农业实行全盘集体化为开端,苏联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反对城乡资本主义的斗争。在党内外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赫鲁晓夫急流勇进,紧紧跟上,很快便成为斗争中的“政治明星”。于是,在从莫斯科工业学院毕业后的第二年即1932年1月,被任命为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1933年兼任莫斯科州委第二书记。1935年又出任莫斯科市、州委第一书记。1938年初,调任乌克兰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于1934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1939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从而成为联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他也披挂出征,在苏联红军中担任政治领导工作。由于他参与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哈尔科夫战役,以及在组织乌克兰游击队等方面,建树了功勋,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和一级苏沃洛夫勋章等。战争结束后,继续在乌克兰任职。鉴于他在重建乌克兰的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特别是乌克兰获得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使他得以在政坛上继续上升。1949年12月,调任联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市、州委第一书记,主管全国的农业工作。在1952年10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常委。赫鲁晓夫的政途一路顺风,平步青云。他被提拔的如此之快,还得益于他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斯大林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以及对斯大林本人的坚信不移,崇拜倍至。1933年12月,是赫鲁晓夫最先在苏联称斯大林为“天才领袖”。在1936年11一12月召开的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又是他第一个提出了“斯大林主义”这种提法。他还在为斯大林70寿辰祝寿时所发表的文章中,称斯大林为自己“生身之父”。对斯大林的颂扬和称赞,在苏联他是调门最高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以后,由他实际主持党中央的工作。在同年9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会上,他做了题为《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报告。他针对苏联农业高度集中化和过分强调国家利益的弊端,提出了要兼顾社会各个利益主体的原则,即改变过去膨胀国家利益主体,为向着关心家庭利益主体和个人利益主体演进。具体地提出大幅度削减宅旁地物产税等项措施,开创了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先端。与此同时,1953年12月23日,他又以最快的速度将长期窃取苏联国家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领导职务、深得斯大林信任的当时的苏联党政主要领导人贝利亚处决。从这里似乎可以窥视到行将对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改变的端倪。

赫鲁晓夫脾气暴躁,是一个敢于冒险,想干就干的人。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冲破层层阻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会议行将结束之前,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列举大量具体事实,批评了斯大林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时期实行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错误及其后果。揭开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将斯大林灵柩移出列宁墓。但是,赫鲁晓夫所进行的初步改革,既无完整体系,更没有明确的方向,他莽莽撞撞,随心所欲,草率从事,这必然导致改革的失败。1954年初,他不顾客观规律,大力倡导在全国开展垦荒运动,用以增产粮食,结果使农业生产出现混乱局面。特别是1958年2月,他还反过来提出了要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水平的政策。接着又决定取消改革初期所允许的自由出售农产品等项规定,从而使刚刚开始的农业改革出现倒退。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他曾提出过废除干部终身制问题,但却没有进行到底。还曾提出过设立农业党委和工业党委及在全国设立12个管理农业的委员会这样的建议。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和完全实现不了的空想。特别是到了他执政的后期,也开始走上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道路,这就更加使他失去了人心。在对外关系上,他极力寻求苏美缓和,力主两种制度实行“和平共处”1955年5月,他率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恢复了苏南两国关系。1959年9月,作为苏联政府首脑首访美国,主张消除“冷战”,实行“和平共处”,为凿开“冷战”坚冰做出尝试。在1962年10月发生的加勒比海危机中,他先是冒险将导弹移至古巴,后来又对美实行妥协,方导致危机消除,可见他在处理对外关系问题上的随意性。

1964年10月14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决定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在孤独中去世。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