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鄙视的刘禅,一生中却只有两个败笔,否则就是一代明君!

在世人心目中,刘禅昏庸无能,属于典型的庸主形象,备受世人鄙视!由此,“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了对庸人的戏称!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事实果真如此吗?

《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于是就将将蜀汉失国的责任推到刘禅身上。换一句话说,不是诸葛亮无能,无法实现蜀汉一统三国,而是刘禅人生败笔太多,实在扶不起!

然而,真实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关于刘禅能力问题,有一个观点的质疑点,即:在诸葛亮死后,蜀汉依然在刘禅的手里苦苦坚持了二十九年。如果刘禅真的非常无能,那么还能坚持29年?显然,刘禅是有能力的!

因此,诸葛亮对他评价是:“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即便有所夸张成分,但估计也有限!

有人说,刘禅治理之下,蜀汉被魏国灭掉,这是最大的失败!的确如此,但要看到两个事实:(1)诸葛亮在位之时,蜀汉国力并没有增长,相反六次北伐,极大的消耗了国力,(2)魏国早就一统北方,经过多年恢复人口和经济,实力远超东吴和蜀汉!当时,北方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客观的说,从刘禅执政来看,刘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失误。如果换一个太平盛世环境,没有以下这两个败笔的话,刘禅说不定还能混个“一代明君”的称呼。比如,将刘禅放到乾隆位置,说不定干的更好!

第一个败笔,邓艾攻蜀的时候,刘禅投降的速度太快了。或许,在刘禅看来,既然失败已是注定,那么就无需玉石俱焚了,痛痛快快的投降吧!后来,这一点成为刘禅的污点之一!

第二个败笔,刘禅被带到司马昭皇宫后,留下个乐不思蜀的成语。即,当时司马昭问他:“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笑嘻嘻的回答是“此间乐,不思蜀”,也就是乐不思蜀!这一条成了刘禅昏聩的最大证据!

但对于第二条,如果刘禅换一种回答,泪眼朦胧的说“非常想”!那么,司马昭会给予什么待遇?估计只有死路一条吧!关于这一点,参照南唐后主李煜的下场!所以,刘禅这么回答,或许是大智若愚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件事虽说成为了刘禅的人生败笔,让他“青史留下污名”,但也救了刘禅的性命!所以,很难说这两件事是好是坏,只能说时也、命也、运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