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能灭掉六国,为啥挡不住六国贵族的反扑呢?问题出在这里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军揭竿而起,席卷全国,关东六国贵族纷纷反秦。秦将章邯率二十万刑徒军出函谷关,和王离合军夹击巨鹿。项羽率五万楚军北上救援,奋力击退章邯部二十万秦军,又破釜沉舟大破王离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内外夹攻,将其全歼。随后,项羽联合诸军追击章邯,迫降二十万秦军,坑杀于新安。新安坑秦后,秦军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军队了。这支二十年前横扫六国的虎狼秦师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楚军在巨鹿战场上所向披靡,是因为有项羽这位优秀军事统帅的缘故,但其余各路起义军也打得风生水起,就有些难以理解了。秦末农民起义距离秦灭六国不过十余年,王贲灭齐还是十三年前的事,最早的灭韩之战也不过才二十二年。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关东六国便死灰复燃,席卷之势更甚于二十年前。秦军还是那批秦人,六国联军却换了一茬,难道是秦人老了吗?

贾谊在《过秦论》中这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的原因,把秦军失败的原因归于不施仁政。这毕竟是很主观的看法,根本原因是秦灭六国后,秦的战略中心没有完成向关东地区的转移。

在秦之前,没有哪一个王朝曾经统治过如此广阔的领土,数百年的春秋乱战导致王朝各国形成了独立的文化面貌,相互排斥。秦军能用武力征服土地,却无法用武力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独立性,故而才会推行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显然,二十年时间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三代人,才能彻底同化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秦国虽然在关东六国建立起郡县制,但整体上还是粗放式管理。秦始皇认为,关中才是国家的基本盘,优秀的官员要优先满足关中地区的需要,秦国派往关东的官员都是犯过错或业务不熟练的二流人员。秦国拥有非常完善的政治体制和法律条文,但这些东西是靠基层官员长期浸润才能逐步展开的。短短二十年时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分裂的局面。

秦国在关东地区的武力威慑也非常有限。秦代的军政系统呈网状结构,越靠近关中就越密集,距离较远的地方只能依靠比较重要的军政节点来实现控制。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这是历代王朝都难以克服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一战略漏洞,秦始皇有自己的办法:收归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铸成十二金人;强迁六国富户至咸阳,防止六国贵族依靠宗族死灰复燃;破坏旧地城郭,修筑驰道和直道,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这些措施起到了一些作用。陈胜吴广起义时,由于没有兵器,只能削木为兵,故而被称为“揭竿而起”。但总体上来说,秦对地方上控制仍然很薄弱,以至于守城郡兵连一群手持木棍的农夫也打不过,刘邦仓促起事,也能靠一群乌合之众攻克泗水郡。

关中地区的秦军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或者说延续了秦军的强悍传承。当章邯率二十万刑徒军出函谷关时,局面立刻发生了变化,陈胜麾下七十万起义军不敌章邯二十万刑徒军,仅仅三月便土崩瓦解。章邯连败楚、赵,席卷关东,可惜在巨鹿碰上了项羽。新安坑秦后,最后一支成建制秦军被消灭,再也无力抵抗六国军队的反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