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女孩将被处死,有人劝她跑,她却宁死不逃,还留下一千古名句

古代的刑罚是严苛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灭绝人性的,比如最狠的连坐之刑。这个被战国时期的商鞅给发扬光大的残酷刑罚,后来断送了许多无辜百姓的性命。

连坐,从名字上来看,就是一种群体性的惩罚。只要有人犯罪,那他家里面的亲戚,旁边的邻居,都要受罚,有的时候,甚至是一起受死。大家比较熟知的有明朝时期的方孝孺被诛十族之案,从其罪罚的性质来看,也可以说是连坐之刑。

在历史上,这项刑罚造成的罪孽着实是不少。这其中,一个七岁女孩在受连坐之刑前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将这个刑罚的残酷性给体现了出来,而这句话也被流传了下来,更是成为了一句口口相传的千古名句。

古代小女孩图片

这个被杀的七岁女孩,是东汉末年的人,可以说她自己是一点罪过没有,只是因为她的父亲,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这个女孩的名字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她的父亲,却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孔融。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众人皆知他让梨的故事,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不仅品德不错,其家族也很昌盛。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传人(因为孔子是先贤圣人,所以孔家的家谱都记载地很详细。),当时也是建安七子中的一员。

因为孔子从春秋时期就受到尊崇,到后来的汉朝遵行外儒内法的实际制度,因此,基本上孔子的后人都能够得到优待(这种优待到两千多年后的民国时期依然存在)。所以孔融尽管处在乱世之中,但是他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很好的,先后担任汉献帝刘协时期的重要职位。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是,当时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后来虽然没有将汉献帝赶下皇位,但是曹操才是真正有着权力的人,而孔融尽管是在汉献帝手底下做官,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听着曹操的政令。

而且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尽管汉献帝无实权,但并不是所有的汉臣都是墙头草。比如荀彧,这个跟帮助曹操拿下大半壁江山,还给曹操举荐了不少栋梁之才的功臣,最后在曹操要称王的时候,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孔融虽然和荀彧不太能够相提并论,但就对汉朝的忠心上,他们可以说是一致的。孔融当时对曹操把持朝政的做法越来越不满,而孔融这个人又是一个非常有文人骨气的人,所以经常嘲讽曹操,说曹操是一个虚伪奸诈的人。

曹操对这种文人是又气又恨的,因为和文人讲道理,多半是讲不过的,而且孔融又是孔子之后,贸然杀之,恐怕会引起天下的不满,因此,孔子就暗中收集一起对孔融不利的证据。

曹操最终收集了足够多的证据,其中最让人感到不能直视的,便是孔融说过的一段大逆不道之语,他说父母亲和孩子没有恩情,孩子只是父母的欢愉产物,儿女也只是暂存在母亲那里的物件。

这段话是《后汉书》中所记载的,史书中记载他是对一个名叫祢衡的文学家说的,说这段话的时候,是发生在他被袁绍儿子袁谭打败之后的逃亡路上的,发生的时间为公元196年。

可以说孔融说的话,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因为汉朝是以孝治国的,皇帝的谥号里,除了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这两位西汉和东汉的开国皇帝外,其他所有皇帝谥号中都带着一个孝字,而汉朝当时提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一个人孝不孝顺,如今孔融这么说,是不死都不可能了。

而后,曹操还没有打算放过孔融的家人,于是,可怕的连坐之刑就出现了。因为孔融毕竟是孔家后人,当时有人见到孔融的儿女要因连坐被杀死,就劝他们赶紧跑,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孔融的七岁女儿,却根本不愿意逃。

据《后汉书》记载,孔融的九岁儿子和七岁女儿当时在其他人家里,暂时没有受到伤害。他们在那里下棋,旁人劝他们跑时,九岁儿子很慌,七岁女儿却不以为然,旁人问她们原因,七岁女儿在史书中记载的原话是: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甚至在哥哥要喝别人留下的肉汤时,七岁的女儿都说没什么必要喝了,因为马上他们就要和父亲相见了。最后她果然被杀了。

后来,这句话就被口口相传,到现在有:覆巢之下无完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几个句子,这句话就用来形容当大家都遭殃的时候,个人也是在劫难逃的。

一个七岁的女孩,就能够从本质上看出连坐之罪给无辜的人带来的痛苦本质,可以说是有着非一般的智慧,可惜她终究还是像她所说的句子一般,被处死了。这也体现出了古代的连坐之罪,实在是一项可怕的枷锁。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将连坐之罪重点启用后,当他被秦国追杀时,秦国无人愿意帮助他避难,因为秦国百姓都怕受商鞅的牵连,而被判连坐之罪。后来商鞅无处可逃,甚至往被他坑得很惨的魏国跑去,这算不算是一种报应呢?

商鞅剧照

(如果您觉得笔者的文章写得还行的话,就请为笔者的文章点个赞吧,您的举手之劳,对笔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