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阖闾为何没能灭楚,全凭此人力挽狂澜

公元前506年,携灭族之恨的伍子胥凭借吴国军力攻打楚国,克楚都郢,楚昭王出逃随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楚国危在旦夕。

申包胥与伍子胥是至交,伍子胥父兄被杀之后曾到申包胥家中躲避,言“我必覆楚”,申包胥则对伍子胥说;“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那你要加把劲了!你能覆灭楚国,我就能复兴楚国。)结果也正如他所说。

当时的局势下,只有秦国与晋国有实力帮助楚国击败吴国。而晋楚长期争霸,吴国也是在晋国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故晋不可取。相反,楚昭王是秦国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甥,秦国与楚国有着紧密亲缘关系,因此也就只有秦国有实力、也能够帮助楚国复兴。

想到这一点,申包胥“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跖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

但申包胥的到来,并没有使秦哀公做出出兵的打算。他见秦哀公不肯出兵,当即瘫坐在秦庭之上,嚎啕大哭。史书言他“不脱衣冠,立于秦庭之上,昼夜嚎哭,不绝其声,如此七日七夜,滴水未进。”

秦哀公看到之后,震惊住了,言:“楚有贤臣如此,吴犹欲灭之,寡人无此贤臣,吴岂能相容?”申包胥的忠诚与坚毅终于打动了并惊醒了秦哀公,秦哀公亲赋《无衣》, 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

成功搬来秦国的援军后,申包胥身先士卒与吴军交战。他凭借对楚国地形的熟悉,指引秦军大败吴王阖闾弟夫概的军队于沂地。

恰巧越国听闻吴国倾巢而出,也从吴国的后方袭击,吴国内部也因为主君迟迟不归而发生了叛乱。在如此形势下,阖闾不得不带领士兵退出楚国,楚国成功复兴。

申包胥公私分明,不因为国家做了无道之事而去做出卖朋友、为虎作伥的不义之事,也不因为朋友的复仇行为合情合理而忘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堪称大忠大义之人。

此后的公元前476年,他出使越国,先是以激将法,分析吴国正盛,试探越王句践伐吴的决心,再问句践何以战,最后点出“智、仁、勇”三策。申包胥对勾践的教诲,对于勾践灭吴有较大的帮助。

《国语·吴语》载勾践言“吾问于王孙包胥,既命孤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申包胥采用阳谋实现了楚国对吴国的复仇,并成功除掉了楚国最大的威胁。

楚国复兴之后,很快就从失败的创伤中走出来,楚昭王二十年灭顿、胡,楚惠王十年灭陈、四十二年灭蔡、四十四年灭杞、“东侵,广地至泗上”,保持了第一流强国的地位,进入战国后也是“战国七雄”中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位忠臣的努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