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源自欧洲的澳大利亚为何想融入亚洲?

一个国家身处哪个大洲是地缘位置确定的,除非你有本事能移动地理板块,但显然这是人力所不及的。然而在近现代史上,却有两个国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个是我们熟知的日本,另一个则是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尽管从地缘上讲,这种“脱离”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但在文化与经贸上,他们却竭尽全力使自己表现得像另一个大洲的成员。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提出“脱亚入欧”的口号,从此不再与亚洲邻居为伍,无论从民族精神还是从国家战略上都全面与西方看齐。日本是一个极其擅长学习的民族,在隋唐强盛的时候,来自东瀛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一波接着一波。后来清朝式微,西学传入,旨在研究荷兰的“兰学”便在日本列岛悄然崛起。而到欧美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日本国门之后,日本人彻底抛弃了四书五经。

1854年江户幕府代表日本同美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因而朝野大震。受此刺激,倒幕派发起“尊王攘夷”运动,掌握大权之后旋即开始改革。为了彻底同亚洲国家“一刀两断”,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的主张。尽管强大起来之后的日本一战败中国,再战败沙俄,但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始终十分迷茫。

在亚洲人看来,日本的对外政策和侵略野心与西方列强别无二致,因而很难继续视其为同类。而在欧洲人看来,黄皮肤黑头发的日本人即使穿上西服也只不过是猴子学会了戴帽子而已。但日本毕竟从此强大了起来,对于日本人而言,重要的不是“脱亚入欧”,只要能使本国强盛富裕,脱离地球加入外星都可以。

与日本不同,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却频频提出“脱欧入亚”的主张。严格来说,澳大利亚在地缘上根本不属于欧洲,这是一个与亚洲隔赤道相望的南半球国家。七个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就是大洋洲,而从世界地图上看,与其说是一块小型陆地,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大型岛屿。澳大利亚独占澳洲大陆,但统治这块土地的居民却并不是源自本土的毛利土著。

西方通过大航海发现“南方的大陆”之后,殖民者蜂拥而至,最终英国人后来居上,把澳大利亚变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彻底交出世界霸权,此时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澳大利亚也越来越躁动不安。随着亚洲的崛起和欧洲的衰落,澳大利亚人赫然发现与自己在经贸方面联系更加紧密的已不是千里之外的“母国”,而是近在咫尺的亚洲。

1993年,澳时任总理基廷宣布:澳大利亚不再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分部”,而需要“全面融入亚洲”。一年之后,经统计澳大利亚对东亚的出口就占到总出口额的62%,进口方面占比41%,而对欧洲的出口只占11.8%,对美国的出口更是只占10.1%。这样强烈的数字对比导致澳大利亚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立身之策”。

或许不论是日本还是澳大利亚都并非真的要获取欧洲或亚洲国家的身份,但加强经贸合作,强化自身实力却是其永不改变的策略和准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