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误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真的是咱们所了解的意思吗?

千古误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真的是咱们所了解的意思吗?在古装电视剧中,常常听到有人想念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似乎是民间约定俗成,将“无后”,所谓的没有后代子孙,不能为宗族承续香火,称为“不孝”,并以为是最大的不孝。

二十四孝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究竟什么意思?真的是咱们所了解的意思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

在古文中,通常以数字“三”和“九”表明大都,所以这儿的三,并不是指三件事,而是泛指许多。比方,人们常说的“三思”、“再三”、“三生万物”、“九死一生”等等。

《帝鉴图说》上部《圣哲芳规》

这句话的原意是:不孝的体现有许多,其间以不能尽到晚辈的责任为最大,舜娶妻子时没有告诉他的爸爸妈妈,这是他没有尽到晚辈的责任啊!(但君子以为,舜尽管没有禀报,但与禀报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事实上,舜帝的德行十分高。舜自幼失去母亲,后来他的父亲瞽叟娶了继配,生下儿子象。舜的继母心狠恶毒,挑拨离间,造谣生事,渐渐地瞽叟也开端讨厌舜了。瞽叟、继母和象三人多次妄图暗杀舜,每次都没有得逞。尽管如此,舜依然无怨无恨,尽心竭力地孝养父亲与继母。

虞舜孝行感天

家人容不下舜,最后将舜赶出家门。舜漂泊在外,四处谋生。他曾在历山下种田,在雷泽捕鱼,在河岸做陶器,在寿丘做家具,在负夏经商。舜二十岁时,即以卓越的孝德闻名于全国。皇帝尧帝有感于他的美德,将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他。或许出于某些原因,舜的爸爸妈妈对舜还有成见,又比方距离悠远,舜来不及禀报父亲与继母,皇帝就已赐婚了。后世孟子对此有了少许微词,说“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实在委屈舜帝了。

后来,东汉赵岐于《十三经注疏 》批注中,将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注疏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孟子性善图》

意思是:一味地依从爸爸妈妈,即便爸爸妈妈有差错也不加以劝说,陷爸爸妈妈于不义,这是一种不孝;家里赤贫,爸爸妈妈也老了,却不愿出去作官,得些俸禄奉养双亲,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亲生子,隔绝祖先血脉,这是第三种不孝。由此,赵岐下了一个定论:“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这三个不孝的行为中,以不能为宗族传续香火,为最大的不孝。

其实,孟子所说的“不孝”有许多种,比方:好逸恶劳,不论爸爸妈妈死活;酗酒聚赌、放纵声色,只管自己享用,不去赡养爸爸妈妈;只照料妻子儿女,不过问双亲所需;贪享声色,使爸爸妈妈蒙羞;好勇斗狠,犯案连累爸爸妈妈,这些都是孟子所说的不孝行为。

在这五种不孝行为中,孟子并没有说,一个人没有继承宗族香火,断了祖祀,就以为是最大的不孝。

赵岐

所以,后代学者研究“无后为大”,多以为是赵岐注疏时,曲解了孟子的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