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采出众的诗人那么多,为什么杜甫被称之为“诗圣”?

睡前想起这个问题,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一句句唐诗在深夜中惊扰着我的尘梦。

“弹罢琵琶行,唱尽长恨歌”的诗魔白居易诉说着大唐的“思想”。 潇洒不羁却深藏功名的诗仙李白讲述着大唐的“形骸”。 唯有被后人称之为诗圣的杜甫一言不发,抚着长须遥望远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不同于“诗仙”李白飘逸不羁的文风,杜甫之诗读来让人忧郁、怅然,字里行间透着几分悲苦与不甘。

杜甫的诗中没有“春江花月夜”的繁花似锦,也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天之志,但在杜甫的诗中你能读出他的鲜血与骨肉。

也许他从未浓墨重彩的临摹过“绝望”,但却在一字一句中讲述着诗者的涅槃,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中之圣。

“百忧”之诗——穷苦圣人的灵魂绝唱

杜甫成家之时,正值“安史之乱”之始,大唐盛世急转而衰,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只是一介“兵库小官”且碌碌无为的杜甫,穷的近乎只剩下一支笔、一方砚。

杜甫眼看着疾苦的百姓却无力帮助,愤怒当朝者的昏庸却无处发泄,只好将感情寄托与家庭, 可当杜甫满怀着期待,回故乡探望妻儿时,却发现自己年幼的儿子竟然已经被饿死在了家中,杜甫悲痛欲绝,发出了“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的哀唱!

烟月不知人事悲——幼子死后,笼罩在杜甫心尖上的雨便没有停过,穷困的生活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杜甫的家中仍然是碗中无米缸中无粮。 平日里知书达礼的儿子因为饥饿难耐,对着杜甫大吼起来,质问杜甫为什么养儿却不给饭吃。

饥饿对成人来说尚且难以忍耐,何况是杜甫十五岁的儿子?

杜甫又是心疼,又是心酸,写下了一首悲情之诗: 《百忧集行》(选段)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曾经怀抱着凌云之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男子汉,如今却为了几斗米而束手无策,眼看着儿子因饥饿丧失了理性却又无能为力,如此情状…怎能不让人感慨?

人言杜甫的诗,是苦诗,只有品味过生活之苦的人才能读懂其中的意境。 的确,杜甫的诗发自灵魂,将生活之苦讲的明明白白,写的尽是人间百态。

博爱之诗——身处黑暗心向光明的勇者

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一把利剑直插我心, 当杜甫栖身的茅屋被风雨摧毁时,他不但没有抱怨没有愤恨,反而说出了一句表现其博爱境界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个人身处痛苦之中,却希望光明的到来可以照亮“天下寒士”的苦难,这样博大的胸怀,不负诗圣之名。

秋叶凭霜知冬近,一舟渡水梦盛唐。 置身梦中,看那牡丹娆娆,听那喜鹊咋咋, 侧身穿过明亮如昼的琉璃光影,拨开眼前的薄纱, 大唐盛世映入眼帘, 杜甫坐在江边眼中尽是惆怅。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他转身向阳,将深入灵魂的痛苦留给自己,将遗世独立的坚强赠给后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