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诸葛亮一生三个阶段,感悟人生的许多悲凉

第一个阶段 身居卧龙岗

诸葛亮身居卧龙岗,也就是出山辅佐刘备之前,结交了很多当地的名士,已经很有名气,深得水镜先生的好评。水镜先生把他跟庞统并列,把他们二人称为伏龙凤雏,并断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当然,这种断言一方面是对两个人能力的承认,另一方面也把他们的才能无限夸大。

而诸葛亮一方面是自身的谨慎,另方面是身边的名士的原因,那些名士大都看破红尘,不想参与政治集团的斗争,一心一意地做起了隐士。这就使得诸葛亮没有着急出山。按着诸葛亮跟荆州刘表夫人的关系,在刘表手下谋取一份差事还是很容易的,但他并不看好刘表,所以一直在卧龙岗隐居,等待机会。

后来,落魄荆州地带的刘备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接连推荐下,带着关羽和张飞亲自去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在对刘备进行了考察后,被刘备的远大抱负和诚心感动,虽然感觉刘备大事难成,但还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下山了。

第二个阶段 落实隆中对

刘备对诸葛亮天下三分的谋划感觉非常好,认为诸葛亮下山让自己看到了政治上的机会,并把诸葛亮比喻成是让自己这条蛟龙任意遨游的水。就算关羽和张飞两个结拜兄弟对诸葛亮不敬,刘备也是竭力维护诸葛亮的威信,几乎对诸葛亮做到了言听计从。

而诸葛亮下山之后的一连串表现也都是让刘备非常满意的,让刘备一反常规地改变了跟曹操对阵屡战屡败的局面,破天荒地在博望坡、新野将曹军杀得大败。刘备更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甚至对自己的根据地新野,也改变了以往聚力死守的思维,按着诸葛亮的提议主动放弃,带领老百姓开始了大转移的策略。

而诸葛亮并没有一直鼓动着刘备逃窜,而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乱中取胜,险中取胜,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设伏智算华容道、设计取南郡,不但通过孙刘联合打败了劲敌曹操,而且让刘备获取了从来没有过的大片地盘。

为了进一步落实三分天下的规划,刘备在占领了荆州之后领兵入川,眼看胜利在望,庞统却命丧落凤坡,无奈之下,诸葛亮将荆州交给关羽,自己领兵入川,设计帮着刘备收服了马超,占领了汉中,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镇守荆州的关羽,因为起兵攻打樊城,彻底搅乱了刘备三分天下的布局,不但丢失了荆州,而且还在夷陵惨败,将蜀国的精锐几乎丧失殆尽,让蜀国再次回归了弱势的一方。

第三个阶段 辅佐后主刘禅

刘备夷陵惨败后,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稳定了蜀国的整体局势,并以攻为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但收效并不大,还加重了蜀国的经济负担。

在北伐曹魏的过程中,一开始还算是顺利的,收复了自己的接班人姜伯约、骂死王朗、乘雪破羌兵。但因为用人不当(另文解释诸葛亮为什么会使用没经验的马谡)错失了街亭,导致一出祁山失败。

而且以后的出兵也很不顺利,虽然有局部的小胜利,但都没有影响到魏国的大局,有时候还损兵折将。计杀王双,智取陈仓、气死曹真、辱司马懿,这都是诸葛亮北伐中的亮点,但随着马超、张苞、关兴、赵云等系列名将的凋零,渐渐出现了无将可用的局面,而他自己也因为司马懿的反间计和李严捏造吴军图川的消息,先后错失良机,让北伐彻底成为泡影。

悲凉的尾声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人生中跟曹魏的最后一站,但因为司马懿占北原渭桥,占据了先天的优势,诸葛亮连连损兵折将,身死五丈原。但他谨慎一生,临终前却下了一步最臭的棋,遗计斩魏延,不但让蜀国顶梁柱冤死,而且导致了蜀国的内部权力斗争,加速了蜀国的衰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