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就是“不爱国”,此人就因说真话,结果被当卖国贼砍头

在哈尔滨,很多老人都说:“在现在曼街的小公园处,曾经有一个纪念碑,是当时的铁路公司为了纪念许景澄而建造的。建成之后,前来凭吊的人有很多。”但是,这个纪念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在大动乱中被人拆除了,现在的人根本看不到了。

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许景澄在浙江出生了。他在年少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而且,与那些只知道研究八股文的呆板文人不同,许景澄对经世致用的西学很感兴趣。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许景澄中了进士,然后,步入了政途。

当时,很多人都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了过来,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后,官员们在洋务派大臣的带领下,逐渐地开始学习西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朝政府开始向外国派遣使节。许景澄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干,接连出使了法国、意大利、德国、俄国等国家,还兼任了比利时公使。

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列强之一的俄国侵略了我国的新疆地区。由于,许景澄出使过俄国,对他们的情况十分了解,所以,清政府派遣许景澄去和俄方交涉。许景澄是一个非常热爱祖国的人,更明白“寸寸山河寸寸金”的道理。

于是,他呕心沥血地搜集资料,写成《帕米尔图说》、《西北边界地区考证》等著作,以此作为证据,来同俄方据理力争。甲午战争后,清朝的国力更加衰竭,朝中重臣意识到日本的强大后,已经明白,再不改变就只能亡国。

由于,俄国当时的国力十分强盛,而且,与清朝相邻。所以,清政府打算同俄国联合起来,一起抗拒日本。此时,对俄国有着深入了解的许景澄,早就看透了俄国的凶恶。他明白,同凶狠恶毒的俄国联合,无异于与虎谋皮,结果只能是引狼入室。

于是,他主动上书反对朝廷的做法。但是,由于李鸿章的同意,清朝还是和俄国联合了。之后,正如许景澄所料,俄国占据了我国东北的铁路后,仍然贪得无厌,甚至,将势力扩展到了大连一带。看到局势一天天地坏下去,许景澄除了叹气之外,别无他法。

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在悲愤之下,他以生病为由,向清政府递交了辞呈。然后,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嘉兴,想要在这里颐养天年。如果就这样终老的话,许景澄虽心中有憾,但也算得以善终。但是,当时正值多事之秋,朝廷中又正是用人之际。

没过多久,许景澄就被召回了朝廷。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许景澄回到朝廷后,先后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管学大臣、铁路督办等。甲午战争,清朝失败后。西方列强已经明白,虽然清朝土地、人口众多,但内部已经糜烂不堪,军事实力更是非常脆弱。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瓜分中国,生怕被别国抢了先。

在这种局势下,怀着一腔爱国之情的许景澄,仍然坚持同列强抗争。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意大利派遣六艘军舰,向清政府示威,想要强行侵占我国浙东沿海的三门湾。面对意大利的恐吓,许景澄并没有退缩,而是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意大利方面见许景澄态度强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许景澄以超乎常人的勇气维护了国家的权益。可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仍在进行。当时,慈禧太后想派官兵攻打外国使馆,而且,打算跟义和团联合起来向西方列强宣战。

许景澄作为一个非常了解西方的大臣,得知此事后,迅速上书,请求朝廷不要这么做。不仅如此,他还劝谏慈禧太后不要再杀外国使臣了。

在我国历史上,求和一直背负着非常不好的名声。无论是北宋、南宋,还是后来的明末时期,统治者都对此事讳莫如深。在传统道德上,主和也多被看做是卖国懦弱之举。但是,许景澄的意见,还是非常正确的。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腐败的清政府想要同强大的西方列强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而擅杀外国使臣,无疑会加快外国侵略的步伐。

最终,许景澄因为自己的直言被杀。

慈禧太后独揽朝政多年,向来说一不二。如今,正要轰轰烈烈地想要同列强宣战,没想到却遭到了朝臣的“主和”阻拦。而且,慈禧太后开始怀疑,许景澄之所以提出不要攻打外国使馆的观点,是因为出使过外国的他和列强有勾结。

于是,慈禧太后以“勾结洋人、语多离间”的罪名,下令将许景澄处死。

在朝多年的许景澄,从提出意见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自己已是必死无疑。向朝廷表明意见后,他告诫自己的友人:“列强进入京城,后果将不堪设想。等到最后,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无法阻止,只能提前做好准备。”

许景澄已经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只是担心国家今后将何去何从。因为过于忧愁,他的头发在几天之内全部变白了。

朝廷下达处死的命令后,许景澄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特意将之前存在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银子取出来,然后交给了清朝政府。因为,这笔巨款是修建中东铁路用的。许景澄怕自己死后,俄国方面隐瞒这笔巨款,从而,影响到中东铁路的建设。

这件事做完后,许景澄便静静地等候处斩,据说,被杀时候,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并和之后被杀的立山、联元、徐用仪被称作是“庚子被祸五大臣”。相传,许景澄之死,让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一幕提前上演,市民们为看到“卖国贼”被处死而大声欢呼。

可以说,为了祖国的领土,许景澄态度强硬,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仍然没有丝毫的后退。他义正词严地同俄国、意大利交涉,为我国领土的维护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祖国的未来,许景澄许景澄直言敢谏,蹈死不顾,明知此举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仍然在慈禧太后面前坚持说出自己的观点。

公平正义永远都不会缺席,许景澄去世后不到一年,光绪皇帝为他平反昭雪。他的灵柩南下时,万众瞻仰,不管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望着他的灵柩垂泪啼泣。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先生也评价他:“丹心未泯,碧血长埋。”许景澄的忠臣之名,可谓人人皆知。

《清史稿》对其评价到:清代优礼廷臣,罕有诛罚。拳祸既起,忠谏大臣骈首就戮,岂独非帝意哉?观用仪诸人所论事势利害,昭昭如此,乃终不能回当轴之听,何其昧焉?世传大节,并号“五忠”,不数日而遂昭雪,允哉!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列传二百五十三》、《许景澄纪念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