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荣华富贵,死后哀荣备至,他是下场最好的前太子了吧?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皇帝长子成为太子的大多没有好下场,比如始皇帝的长子扶苏,汉武帝长子刘据,唐高祖的长子李建成,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明太祖的长子朱标,康熙的太子等等,没一个善终的!

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人,一生两次被立为皇太子,但是他自己却情愿放弃太子之位,让位给自己的弟弟,而且下场也极其之好!许多人都说雍正皇帝和怡亲王的帝王兄弟情是多么难得,他们毕竟还没有在皇位上有过分歧,在皇位上让来让去,最终一直兄友弟恭的,也就只有大唐帝国的宁王李宪了

李宪,公元679年出生,原名李成器,唐睿宗李旦长子,母为肃明皇后刘氏,嫡长子!公元684年,武则天废李显,改立李旦为帝,即册立五岁的李成器为皇太子。第二年,李隆基才出生,是李旦第三子,德妃窦氏所生,即为庶出。公元687年,李隆基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689年,武则天命以李隆基过继李弘为子。李弘是武则天长子,唐高宗追谥为孝敬皇帝。

公元710年,25岁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宗楚客等人,拥立李旦为帝,31岁的李成器没有参加这次行动,因为其实李旦本人也不想参与。

李旦登基后,面临立太子的问题。从宗法上,嫡长子李成器当选为储君没有争议。但手握重兵又兼有拥立之功的老三李隆基如何安排?这个事情是不是比较眼熟啊,这三个人也都很眼熟,估计他们在脑子中不约而同的都想起了“玄武门之变”。

有鉴于此的嫡长子李成器明确提出,坚决不当太子,推荐有突出贡献、突出能力的老三,李成器对睿宗说:“储副(皇太子)者,天下之公器也,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时,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睿宗听罢,仍犹豫不决。成器便“累日涕泣”,“言甚切至”。睿宗深为成器诚心让位之心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李隆基知道后,“又以成器嫡长,再抗表,固让”。就这样,兄弟两人再三谦让,由于成器坚辞固让,最后才确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不过虽然大部分史书上都这么说,但是我还是觉得,李成器还是害怕李隆基的,毕竟后来李隆基可是个狠人啊!有道是“明皇一日而杀三子,何相悖也?”,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天之内杀了三个,这种人你敢跟他争皇位,他不跟你玩命有鬼啊?

于是乎即便太平公主一直不断地煽动李成器,甚至在大臣们面前公然表示要废太子李隆基然后立李成器为太子。然而少年老成的李成器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始终如一地选择了站在自己弟弟的一边。两兄弟精诚团结,同心协力铲除了政敌太平公主。随后李成器被晋封宋王,拜左卫大将军,后又封宁王,迁为太尉,李成器生前极尽尊荣,李隆基对这个让为给自己的哥哥十分好,好到啥程度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李隆基跟几个兄弟经常同吃同睡(玄宗曾制了一床被和长枕,将与成器等共申兄弟亲情)。公元741年,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病逝,享年63岁。

在听到大哥病逝的消息,唐玄宗李隆基放声大哭,以至于左右都为之落泪。他命令以皇帝的礼节来葬他,谥为“让皇帝”。

李成器这一让帝位,让出了中国历史上光芒万丈的“开元盛世” ,让出了历史上皇家兄弟最最手足情深的佳话与典范,也让出了他自己荣耀而安宁的后半生。博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誉。如清人何亮基在《游惠陵》诗中写道:“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作让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