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飞跃,从未被击落,为什么SR-71黑鸟无懈可击?

冷战时间,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空前疯狂,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高科技的武器。现在,我要说的是世界上突破“热障”(M2.5)仅有的三种有人驾驶飞机之一,SR-71黑鸟侦察机。

1950年代,美国对苏联的情况知之甚少,因为苏联在边境布置了强大的防御系统,包含但不限于庞大的雷达网络、地对空导弹、数目众多的截击机。美国人觉得这样不行,我对苏联什么都不了解,如果苏联突然发射一颗洲际弹道核导弹,那我们只有吃瘪,所以U-2侦察机被研制出来了。

U-2

U-2侦察机有自己的优势,可以飞行在20000米高空,全天候无休侦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甚至曾经保证,在如此高的高度,美国可以跟苏联的雷达玩灯下黑。但是事实证明,总统错了,从U-2执行任务的第一天开始,苏联人的雷达就发现了U-2,要完整捕捉到U-2的航迹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捕捉到完整航迹,击落U-2也不费吹灰之力,飞得高并不能保证飞机的安全。

其实,在U-2被用来执行侦察任务之前,美国人就已经另有打算,他们的目标是研发一款集超高速、超高空、超隐身能力于一身的侦察飞机。1959年,CIA授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这样一款飞机。同时,U-2还一直执行着侦察任务,不过好日子却没有几天了。1960年春天,苏联一枚地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U-2侦察机,并且俘虏了飞行员。U-2的残骸在苏联各处进行展览,以证明西方列强正对他们发起侵略,这让美国人很没面子。美国人迫切地需要一款能让苏联毫无办法的飞机。要说航空技术,还得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军要什么就能研制出什么,历史上最快的有人驾驶喷气式飞机横空出世,这正是后来被称为A-12的“牛车”高空高速侦察机。最初,美军使用A-12执行侦察任务,后来A-12衍生出两个版本,YF-12截击机和SR-71黑鸟侦察机。

SR-71黑鸟侦察机

SR-71黑鸟是一款能突破“热障”的高速侦察机,能以3.2马赫的速度在接近太空边缘的地方进行数小时的巡航。SR-71黑鸟以3.2马赫巡航时,外部温度会达到摄氏260度以上,在这个温度下,常用的航空铝材将被轻易地融化。于是,洛马公司决定使用钛合金进行建造,最终,钛合金占全机的93%,保证了SR-71黑鸟的耐高温性能。为了达到3.2马赫的速度,SR-71使用了冲压发动机和涡轮喷气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在速度低于2马赫时,普通的涡轮发动机工作,但是超过2马赫以后,冲压发动机开始发挥作用,这让SR-71可以顺利突破“热障”,达到3.2马赫的飞行速度,而且能保持速度飞行几小时。

SR-71黑鸟侦察机

A-12和SR-71首次部署在朝、越两地,它们一直被超过800枚地对空导弹锁定,但无一命中,为什么?跑得快,苏联人追不上。但是美军官方说,这两种侦察机从没有进入过苏联的领空,因为美军也知道,如果飞机再次在苏联领空被击落,可能会让战斗民族忍无可忍。所以,SR-71一直沿着苏联的边境飞行,依靠先进的侧视雷达和光学照相机侦察苏联境内数百公里的情况,这让苏联人很吃瘪。

A-12

1976年,苏联中尉维克托·别连科不想当战斗民族了,他想去日本花前月下,他的座驾米格-25狐蝠截击机也想去日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女朋友。中尉很坦诚,去了以后就描述了他试图截击SR-71的失败经验。按照他的描述,米格-25飞得是挺快,但是时间短,能保持3马赫以上的速度只能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对于欧洲男人当然忍无可忍。而且,他还说米格-25爬升不到黑鸟的飞行高度,即使装备了R40“毒辣”空空导弹也追不上。我想中尉当时肯定是这样想的:该死的东西跑得比针对它的导弹还要快。

R40AA-6

SR-71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是无敌的存在,苏联人坐不住了。1980年,米格-31飞上了天,配备了精密的雷达系统和R33空空导弹,这总算对SR-71有了威胁。但是,在服役过程中,SR-71黑鸟并没有被敌人击落一架,它的最大敌人不是导弹或者截击机,而是它自己。50架黑鸟有三分之一在各种事故中损失,事故率很高,而且维护成本也贵得出奇。美国每年需要拿出3亿美元来维持它的健康,每架SR-71黑鸟执行任务都需要一只特殊的空中加油机队和一批专业后勤人员来保驾护航。SR-71也不能提供实时监控数据,这降低了SR-71的实用性。后来,由于间谍卫星和无人侦察机的进步以及国会对防务预算的干预,在1980年代,SR-71黑鸟逐步停用,于1998年正式退役,其中两架被送往NASA用于测试。

米格-31

美国黑鸟飞行员曾经开过一个玩笑:黑鸟从东京飞往纽约,穿越太平洋,在他离开之前带了一杯咖啡,当他到纽约时,咖啡仍然烫手。

现如今,A-12和SR-71黑鸟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是SR-71黑鸟是有史以来最酷的有人驾驶飞机之一,它可以比它遇到的任何东西飞得更高更快,而且设计很性感科幻,我甚至认为是UFO或者只是星球大战中的产物。虽然它们都已经退役了,但是它们曾经的辉煌告诉我们,追求极限的脚步永不停歇,航空史的奇迹也会不断地出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