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海军战士不一般!戴长宏:潜航三十载,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

戴长宏,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一级军士长、舵信技师。他能够熟练驾驭4型潜艇, 入伍30年来已安全潜航20万海里,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4次。

4月的浙东微风阵阵,夹着些许的凉意。

天还未亮,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晨练场上,戴长宏正带着舵信专业的新兵进行灯光信号训练。刹那间,一束束灯光和晨曦交相辉映。

虽然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但每一次晨练夜训、专业授课、技能实作,戴长宏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这位带出了36名专业骨干的“兵教头”这样说:“我要抓紧时间培养出更多的金牌舵手,为国防和军队的发展储备尽量多的人才。”

“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这是戴长宏30年来的成功经验,也是他30年来一直恪守的人生准则。2001年,已经在支队小有名气的戴长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凭借二等功回地方找个好工作,还是继续待着部队过“苦日子”?

“留在部队干!”在给妻子的电话中,戴长宏意志坚定。原来,单位即将接装新型潜艇,需要一部分技术骨干去啃硬骨头。组织想到了戴长宏,他欣然领命。

接新装备意味着放下已取得的成绩,一切从零开始,弄不好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人劝他:“回地方是首选,其次是待在老艇上当技师。”可戴长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迎难而上。

那段时间,戴长宏铆足干劲学习专业知识。很快,他成为全艇第一个实现技术参数“一口清”的艇员,并根据实践编写了潜艇故障排除等教材教案,建立了几十个作业方法,推动了该型潜艇全课目训练的完成。

从军30载,戴长宏经历过数次这样的接装。他深知每一型潜艇的设计、建造、试验、列装,国家都倾注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他常常告诫自己:“这么昂贵的装备交到自己手里,用不好对不起国家!”

那一年,戴长宏和战友们驾艇到某海域执行任务。为了防止水上充电暴露行踪,艇指挥员决定采用水下某状态充电,而此时的海况远远超出了潜艇此种工况的极限值。这对戴长宏来说是个严峻考验——潜艇必须保持相对固定深度,一旦进水,后果不堪设想。

1小时、2小时……戴长宏铆在战位上纹丝不动,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充电完毕,潜艇如恢复能量的蓝鲸,一个猛子扎向深海。而戴长宏双腿麻木难以起身,不得不被战友们搀扶着走下战位。那一刻,在他的身后,一个新的装备使用极限值诞生。

谈及那次经历,戴长宏激动不已:“多一些这样的极限,未来的战场就会多几分胜算。”多年来,戴长宏反复研究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潜艇操纵方法和技能,大幅降低艇体噪音。在一次任务中,他巧妙运用隐蔽操纵法,成功突破封锁区,完成了又一次富有意义的挑战。

专业大拿、首席技师、金牌舵手……官兵们对戴长宏的称赞很多。可他却说:“我就是一名普通艇员,职责就是用好装备、守好战位,让祖国放心!”

前几年,某艇水下高速试航前预测。在航行中,戴长宏发现舵角异常,原以为是受风速的影响,可测风后仍出现偏差。当晚,戴长宏反复检查测量,判断水下某装置故障。随即,他把情况报告给指挥员,并建议取消次日高速试航计划。

在戴长宏的坚决要求下,潜艇进坞检查,实际情况证实了他的判断,避免了潜艇失控的重大事故。

30年从军生涯,戴长宏发现重大隐患数十起,填补了数十项装备使用和维修空白,提出的100多条改装建议被工业部门采纳。他撰写论文20多篇,编写的多本艇员级维修与使用教材被海军推广至潜艇部队、科研院所和院校。

面对累累硕果,戴长宏总是谦虚地说:“做得还不够,还不够。”今年1月,当得知自己又一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时,他却略显惆怅:“就要退休了,报效祖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潜航30载,小小的舵盘见证了中国潜艇在大洋的壮丽航迹,也书写了戴长宏对祖国无声的誓言。

来源:中国海洋报

通讯员:刘亚迅 练 伟

编辑:郑雅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