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吧,当年拖运"辽宁"号航母的拖船也参加了中国人民海军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图注:参加今年海军节中国海军在青岛举行盛大阅兵活动的"尼古拉·奇克尔"号救生拖船

201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在青岛举行盛大阅兵活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七十周年,许多国家海军派遣舰艇参加了检阅活动。令人瞩目的是,俄海军最先进的22350型导弹护卫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不远万里,从北冰洋绕经大半个地球前来共襄盛举,与该舰相伴的"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更让中国人眼前一亮,因为它与人民海军首艘航母"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有着不解之缘,它能来参加阅兵活动,颇有几分重续前缘的意味。

"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

20世纪80年代末,出于建设远洋海军的需要,苏联政府花费5000万美元,向芬兰劳马市霍尔明公司订购了两艘R-5757型远洋救援拖船,"尼古拉·奇克尔"号为首艘,其于1989年4月12日正式服役。

"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全长97.6米,宽19.4米,吃水深7米,排水量5250吨,安装四台瓦锡兰柴油机,总功率24480马力,牵引力高达250吨,航速18.2节。它的职能是拖引油轮、钻探装置、浮动船坞和重型航母,还可担负深海救援等多种救援任务和海上消防任务。作为世界拖船界的"巨无霸",与生俱来的优异性能,注定了"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要成为那些史诗性的海事活动里的主角。尤其是其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尤为引人瞩目。

图注:俄罗斯"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保障"瓦良格"号过海峡时的卫星照

具体到该拖船是怎么和中国结缘,还真有一段传奇故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百废待兴,尤其继承下来的庞大海军很难维持,为了筹措军费,俄国防部在2001年,将"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租借给了希腊拖轮公司,直到2008年才结束租借关系。而在"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租借期间,便与"瓦良格"号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路陪伴"瓦良格"

"是"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的次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为了增强海上实力,决定按照第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元帅"号的标准和设计方案建造第二艘航母。1988年,该航母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该航母被正式命名为"瓦良格"号。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号的建造率已达68%。不过,随着苏联解体,"瓦良格"号航母的建造工程亦随之中断。

1999年,中国购买了",并开始运往中国。不过,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过土耳其控制的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又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2001年11月1日上午8时,经中国外交努力和协商后,困居黑海两年多的"瓦良格"号获准穿越土耳其的黑海海峡,踏上回家的路程。此时的"瓦良格"号已没有了自主航行能力,只能采取"前拖后扶"的模式,即前有大功率拖轮拖航,后有大功率拖轮充当"缰绳"实施制动,保证几万吨的船体顺利通过不宽的峡口。当时,在"瓦良格"号前面的是挪威"冠军"号远洋拖轮,负责后面的拖船便是"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瓦良格"号因海峡水流、大角度海峡弯角或突发强风造成冲击撞岸情况时能立即"踩刹车"制动,保障"瓦良格"号的安全。这个工作很讲配合,如果拖航船与制动船用力达不到平衡,就很容易发生事故,今天我们也就很难看到"辽宁舰"的雄姿了。就这样,"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与"瓦良格"号航母通过粗大的缆绳以艉艉相对方式相连,在航母后面以艉部向前的方式倒车前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立即开足马力正向行驶,从而将庞大的航母舰身牢牢控制住。

图注:俄海军"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陪伴"瓦良格"号过海峡

次日下午,在包括"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在内的11艘拖船和12艘消防船的全力护送下,"瓦良格"号安全通过海峡,进入爱琴海。随后,"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摇身一变,成为航母的主拖轮,在4400马力的"索拉诺"号拖轮及中国交通部广州救捞局"穗救201号"拖轮辅助下,开始了向中国进发的漫漫路程。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安抵目的地大连,胜利结束1.5万多海里、耗时4个多月的远航,使中国的"航母梦"得以实现。

图注:俄罗斯"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拖拉"瓦良格"号到达中国水域

结语

2019年2月26日,"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加入北方舰队特遣编队,驶入巴伦支海向大西洋挺进,奔赴中国青岛。在2019年4月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再度现身,与焕然一新的"辽宁舰"再次重逢、再续前缘,不得不说是一场佳话!

更多精彩,请关注兵工科技微信公众号(微信ID:binggongkeji)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