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这就是长城脚下的管线兵

初心永固,才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创伟业。我们推出《追寻初心坐标》系列图集,用一张张有纪念意义的图片记录和展现基层官兵奋进在强军征程上的初心坐标。

请看,长城脚下的管线兵

赖瑜鸿 王晓秋 王均波 杨证文 报道

抢修管线快速精准、搬运管线箭步如飞、开设泵站安全高效……

6月的长城脚下热浪袭人,烈日照射下的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管线团训练场气温高达35摄氏度,官兵们实铺实输演练得到上级单位充分肯定。特别是参演人员中有70%以上是一道拐的“列兵”,他们个个动作娴熟,若不看他们的军衔,还以为是训练多年的管线精兵呢!这些下连2个多月的列兵缘何进步如此之快,请随镜头到该团一探究竟。

穿越障碍

管线连接

山地作业

体能训练

多背一道题就多一分成绩

团队组建伊始,他们就聚焦为战抓训练,结合大项任务多、现有人员少、新兵占比大等实际,下大力把新分配的列兵训练成管线精兵。

新兵一到位,团党委迅即部署开展“专业理论强化周”活动,6名常委轮流登台授课,传经送宝,训练间隙组织向军旗宣誓、重温入伍誓词、观看红色电影、英模故事会等活动,让列兵们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强军兴军。

逐级签订军令状,利用训练间隙学习业务理论,为专业训练打好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列兵的专业理论考核成绩都在95分以上,好多列兵还得了满分。

齐心协力架设“油龙”。

多流一滴汗就多一次成长

“水壶挎包叮叮当,闸阀管线肩上扛,一圈衣裳全湿透,都怪自己腿不长……”

被列兵们笑称为“魔鬼圈”的该团综合训练场,石子铺出来跑道周长有1800米,他们每天都要2人协作扛160斤重的管线奔袭3圈,甚至还有“加餐”。

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是他们强化基础体能和“破茧成蝶”的必经之路。

列兵们从抱着30多斤重的闸阀走,慢慢变成了扛在肩上跑;从轻装3000米考核及格很困难,练到全员达到优良水平;从单杠考核怎么拉都费劲,练到轻轻松松20个、30个,甚至更多……

每次看着老兵扛100余斤钢质管线健步如飞,而自己却踉跄前行时,列兵们都暗下决心要缩短差距,早日练就钢筋铁骨,驾驭“钢铁油龙”。

“练练练,练为战,练成精兵才是好汉……”

嘹亮的歌声,整齐的步伐,振奋的精神……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位,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后,列兵们都是高唱队列歌曲,豪迈地返回营区。

这是管线兵的手,上面布满了老茧。

多结一层茧就多一份成熟

“班长,咱俩比一比谁更快!”负责“开小灶”的老班长,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新来的战友挑衅了。

训练场上管线装备琳琅满目,大到泵机组小到连接器,任何一件装备都需要千百次的反复练习。对于管线兵来说,手上练不出“硬功夫”,再好的装备也只是一堆无用的铁疙瘩。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掌中的血泡破了又起,地上的装备拆了又装。一段时间内,直线上升的装备损耗率,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层层的老茧,更多是列兵们的“破茧成蝶”。

从2分钟连接5根管线,到连接10根管线,还是零失误,不断有列兵从“门外汉”跨入“专业通”,团队军事训练龙虎榜上,列兵军衔的照片也越来越多……

架设“油龙”模拟过河。

架设“油龙”上山。

紧急抢修输油管线。

快速铺设管线训练。

野外铺设管线训练。

抢修管线训练。

扛油管比赛,也被大家成为“特殊的接力赛”。

扛油管比赛开始前,比赛队员做好出发准备。

架设油管漂浮穿越训练。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赖瑜鸿 王晓秋 王均波 杨证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