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柏林的征程——浅议巴格拉季昂行动

作者:弹痕

1944年6月,欧洲战场局势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西线战场,美英盟军登陆法国,纳粹德国苦心孤诣构筑的“大西洋壁垒”土崩瓦解。在东线战场,经历了三年艰苦防御的苏军发起了代号“巴格拉季昂行动”白俄罗斯战役,将战线推进至苏联国境以外。正是由白俄罗斯战役开始,苏联红军正式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踏上了横跨半个欧洲,一直到柏林的反攻征程。关于白俄罗斯战役的具体进程,前人已经做了极尽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本文在此不做赘述,只就苏军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的战役性进攻作战特点作一些浅显的解读。



1944年6月23日,苏联集结了4个方面军,共计166个师、12个坦克和机械化军、21个旅,包含140余万兵力、31000门身管火炮和迫击炮、5200辆坦克和装甲车、5000余架飞机的强大战役突击集群,在白俄罗斯境内由南至北500千米的宽大正面上,从6个主要方向上,向拥有120余万兵力、9500门身管火炮和迫击炮、90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1350余架作战飞机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起攻击。

在战役发起的第一天,苏军就突破了对德军战术防御地幅的突破,并在6月27日收复明斯克。至6月28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完成对德第4集团军的合围,德军损失超过30万人。至8月29日战役结束时,苏军前锋已进抵至华沙近郊的维斯瓦河畔,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遭受重创,约30万-54万人被歼灭。



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年内,苏军多次试图组织战役性进攻扭转战争局势。但战争初期的苏军连战斗层面的进攻作战都难以达成既定目标,战役性的进攻作战除了徒劳的增加伤亡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德军的突然袭击,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技术兵器。

许多部队兵员缺额严重,坦克、装甲车及火炮数量,更是下降到了条令规定的防御作战的最低密度以下。兵员和装备的短缺,必然导致前线作战部队很难在关键方向形成突破。而苏军在战争初期通信联络以有线电话和旗语为主(战争初期苏军电台只配备到集团军一级,而且性能还非常不可靠),各兵种部队之间无法有效协同,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空中掩护和空中支援,付出巨大牺牲打开的突破口,由于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跟进而没有发挥任何价值。



当然,缺乏称职的指挥人员也是导致苏军在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但在当时苏军那种兵力和装备水平下,即使是朱可夫也有第二次勒热夫战役的惨败。到了1943年,形势开始逆转,苏联庞大的战争潜力开始得以显现。强大军工和动员体系的高效运转,使得一线作战部队逐渐补齐了兵力和装备的空档。西方盟友的援助,也使弥补苏军在雷达、电台等技术兵器上的不足。到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苏军的重型装备和技术兵器数量已经超过德军。苏军指挥人员也在战火的锻炼中逐渐成熟起来,苏军开始意识到,要获得战役性的胜利,就必须在关键性的地域形成足够的火力优势,尤其是重型火炮压制火力。重型火炮压制火力不仅可以摧毁敌方坚固工事和纵深集结点,而且能遮断敌方在关键性方向的增援兵力。

随着作战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装备数量的提升,苏军各军兵种协同程度也不断提升。苏军虽然在30年代末期就开始探索机械化部队的组建,但早期的苏军机械化部队合成程度较差。以战前苏军组建的坦克军为例,苏军将坦克部队分为直接支援步兵坦克群、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群和远战坦克群。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和远战坦克群,主要用于压制和消灭敌方的固定火力点和炮兵集群。虽然苏军在30年代的条令中一再强调,坦克需要在步兵和炮兵的配合下才能发起攻击,但受限于当时步兵的前进速度炮兵的跟进和展开速度,步坦协同和炮坦协同难度非常大。不得已只能寄希望于编组不同功能的坦克,使坦克部队具备独立攻坚的能力。通信手段的落后,使得航空兵和地面部队的协同程度更差。由于缺乏有效的空中和炮兵掩护,战争初期苏军许多进攻纵队尚在行进途中即遭歼灭。



到白俄罗斯战役发起之前,苏军为了在战役突破方向形成足够的优势,于1944年春开始调用500列火车,为前线运输了300万吨的各类物资。并通过各种掩护手段,完成了5个集团军另7个军,共35万余人的部队的预先展开。苏军一系列的动作,目的在于形成主要进攻方向上,兵力和兵器的绝对优势。在某些突破地域方向上,兵力对比达到了10:1,飞机对比达到了7.7:1。

战役发起前,炮兵和航空兵对德军防御纵深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火力突袭,对德军纵深支撑点造成了巨大破坏。战役发起时,炮兵以徐进弹幕甚至双重徐进弹幕,掩护攻击部队向德军阵地发起突击。航空兵则以高频率的近地火力支援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由于掌握了制空权,苏军的伊尔-2强击机和图-2轻型轰战机,得以为地面部队提供不间断的支援。



炮兵和航空兵部队的有效协同,使得苏军装甲集群得以发挥其快速突破的作战特点,选择在敌侧翼狭窄的正面上进行寻找突破口。德军防线一旦被突破,苏军后续部队便会迅速跟进扩大突破口,形成合围之势。为了有效协同坦克作战,苏军大量使用骑兵以弥补机械化部队数量的不足。苏军骑兵的主要作战方式是,骑马机动至作战区域附近后,下马作为步兵协同坦克作战。

苏军的快速合围不仅使被合围的德军很难逃脱被围歼的命运,也使得苏军战役突破速度极快。战役第一阶段,苏军前进纵深达到了200-250公里,到战役后期发展为500-650公里,日平均进攻速度达到15-20公里。这样的战役推进速度,使得苏军可以在毗邻的几个方向上连续发起进攻,使德军完全来不及调集兵力进行战役反扑。

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不仅使苏军歼灭了大量德军,将战线推进至德国国境附近。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德国经此一战再也无力对前线的损失进行补充,无论是在西线还是东线,德军都只能依靠拆东墙补西墙勉强支撑。正是在这次战役后,德国本以不堪重负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面崩溃,虽然距离纳粹德国最后的覆灭还有8个月,但战争的最终结局已经开始显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