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悍将:屠虎驱豹,M26“潘兴”坦克为何如此平庸?

M26“潘兴”坦克美国于二战和朝鲜战争时期的重型坦克,以潘兴将军的名字命名——约翰·潘兴是美国陆军上将,曾率部队前往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功卓著,获得了“铁锤”的称号。以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德高望重的美国陆军将领来命名二战后期美军的一种重要装备,自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二战期间交战双方坦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敌方坦克发展的影响。即在火力上要强于敌方坦克的火力,而在装甲防护上要能对抗敌方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打击。这种“水涨船高”的发展模式,也体现在M26重型坦克的研制上。

M26坦克是从1942年开始研制的。1942年春天,美军的科斯比上校在考察北非战场回国后报告说:德国人已在北非战场上用上了“四号”G型坦克,装的是43倍口径的75毫米坦克炮,其威力超过了刚刚开始生产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75毫米火炮。为此,美国陆军兵器局的军械部决定,立即研制M4中型坦克的后继车型,以对抗德国坦克的强大火力。

当时,军械部制定了研制13种不同型式的T-20、T-22和T-23中型坦克,各自装上不同的武器、传动装置、悬挂装置,通过对比试验,最终遴选出一种性能超过M4坦克的新型坦克。应当说,以美国的工业基础和远离战端的地理位置,通过大规模的对比试验,来定型一种新型坦克,是不难理解的。

1944年6月6日后,盟军大部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是M4“谢尔曼”中型坦克。在和德军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的较量中,M4坦克处于下风。于是,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敦促美军的装甲兵军官回国,力主加速研制重型坦克,抵抗德军神秘的“虎王”重型坦克。经过一番比较后,美国军方于1945年1月正式决定将T26E3坦克定型为M26“潘兴”重型坦克。

M26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41.5吨,车长8.65米,车宽3.51米,车高2.78米,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和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车体由前至后分别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舱。车长和炮长位于火炮右侧,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

M26坦克的主要武器为1门M3型或M3A1型90毫米坦克炮,身管长为50倍口径,采用半自动立式炮门和电击发装置,炮口处有双气室式炮口制退器,火炮高低射界为-10~+20度,所用的弹种有:被帽穿甲弹、超速穿甲弹、穿甲弹和榴弹。发射被帽穿甲弹时,初速为853米/秒,在914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30度倾角的114毫米厚的装甲。同样条件下,发射超速穿甲弹时可击穿176毫米厚的钢装甲,击穿德军“黑豹”和“虎”式坦克的前装甲毫无问题。炮弹的弹药基数为70发,发射速度为8发/分。后期生产的M26坦克上,还装有火炮稳定器。

M26坦克的辅助武器为3挺机枪: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挺7.62毫米前机枪和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5000发(7.62毫米)和500发(12.7毫米)。观瞄装置主要是炮长用的M17C型直接瞄准镜,倍率为5倍。后改为倍率为4倍的M83C型直接瞄准镜。另有M10F型潜望镜、方位角指示仪、高低象限仪等。

M26坦克的动力装置为福特GAF6002B型V型8缸液冷汽油机,这种发动机是M4A3坦克上的福特GAA型汽油机的改进型,气缸排量为18.026升,最高转速为2600转/分,最大功率为500马力。这种发动机纵向布置在动力舱内,其两侧各有1个燃油箱,容量为723升,规定要采用80号汽油),这在二战末期已经是很高的标准了。直到二战结束后不久,苏制的汽车上也只能采用60号或66号汽油。

M26坦克发动机的后而为带液力变矩器的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1档和倒档的速度范围为0~14.5千米/小时,2档为9.65~29千米/小时,3档为19.3~48.2千米/小时,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一差速器一侧减速器一主动轮,推动履带前进。

M26坦克行动装置包括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两部分。悬挂装置为扭杆式。履带推进装置包括:每侧6个负重轮、5个托带轮以及主动轮、诱导轮等。负重轮的直径为66厘米,宽15.2厘米,负重轮还可以当诱导轮用。第6负重轮和主动轮之间有一个张紧轮,用来调整履带张紧度,其尺寸与托带轮相同。其履带为T80E1式双销铸钢履带,每侧有82块履带板。M26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为3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160千米,在机动性上可以说是如此平庸,表现平平。

M26坦克车体为钢装甲焊接结构,装甲板为铸钢件和轧制钢板,炮塔为铸钢件。装甲厚度为13~102毫米,以车体首部装甲和炮塔防盾的装甲为最厚。

M26坦克一直到二战后还生产了一段时间,总生产量达到2428辆。除装备美军外,一些北约国家也曾装备过M26坦克。

M26坦克有M26A1、M26E1和M26E2几种改进型车。其中,A1型和E1型,在火炮身管上有一些改进,变化最大的当属E2型。为了弥补M26坦克动力性能上的不足,美国军方从1948年起便制定了M26坦克提高机动性的计划,这便是M26E2坦克的由来。M26E2型上,换装了黎里达茵一大陆公司研制的AV-1790-1型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达到810马力)和底特律公司生产的CD850-3型变速箱。资深的坦克迷都知道,A代表是空气冷却(风冷),v表示V型气缸排列,而1790则表示气缸排量为1790立方英寸。正是AV-1790和CD850,奠定了二战后美国坦克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的基础。

M26“潘兴”坦克的车内布置可从M46“巴顿”坦克的总体布置中窥见一斑。因为M46坦克就是从M26坦克发展而来的,二者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同外,其他方面大同小异;许多M46坦克就是用M26坦克改装而成的。

1948年春天,底特律工厂开始试制改装车,到5月份完成,并作为T40坦克生产了10辆试制坦克。经阿伯丁试验场试验和进一步改进后,1948年7月正式定型为M46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说M46坦克是M26坦克的改进型,也是满合适的。在外观上,除了动力舱上部的形状有所不同外,其他的差别很小。这样,新生产的800辆M46坦克,加上由M26改装的1215辆,M46坦克的总生产量在2000辆以上。一段时间内,成为美军在朝鲜作战坦克的主力。

M26重型坦克装备美军后,曾于1945年初拿到西欧战场,参加了进攻德国的最后战斗。在1945年的一次战斗中,曾创造了1辆“潘兴”坦克击毁1辆“虎”式坦克和2辆Ⅳ型坦克的记录,表现不俗。不过,参战的M26坦克只有二三十辆,从总体上讲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在朝鲜战场上,M26/M46坦克一度是唱主角的。到了朝鲜战争后期,以M46坦克为主。在韩国釜山港上岸的M46坦克,一律在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喷涂上了张牙舞爪的老虎的图案,意在恫吓中朝人民军队,气焰十分嚣张。最早海运到釜山港的M46坦克是1950年8月7日运到的,隶属于美军第3装甲师第6坦克营。这批M46坦克机动性较好,比较适于朝鲜西部和南部的地形,一度从釜山打到朝鲜首都平壤附近,十分活跃。

不过,M26/M46坦克也是纸老虎。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4团的215号T-34坦克,曾创造了单车击毁4辆M26坦克的记录,获得了“特等功臣车”的称号。这辆英雄的215号坦克,至今仍珍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军的M46坦克一直用到20世纪60年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