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在悍马之上的峥嵘岁月

从飞沙走石的伊斯兰戈壁到红情绿意的维也纳森林,从赤地千里的索马里到欣欣向荣的南朝鲜,独一无二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美国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就必须将被调侃为“世界警察”的军队武装到牙齿,数十年来与美军形影不离的那一群“悍马”便凭借其傲视群雄的全地形越野性能成为了“世界警察”的坐下良驹。

当然,作为资深车迷,悍马最吸引我们的反倒不是跋山涉水一往无前的越野性能,而是它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中跌宕起伏的东征西讨——悍马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中声名鹊起,但在之后多场战争中复杂环境下捉襟见肘的综合性能又让车内大兵们提心吊胆,也让我们大跌眼镜。能在市面上买到的军用车辆本就凤毛麟角,何况悍马还不是那种没真刀真枪上过战场的绣花枕头,南征北战的火线经历更是赋予了悍马刀光剑影背后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在悍马签约投产36周年之际,让我们穿越千军万马的烈烈硝烟,回首那段骑乘在悍马之上的峥嵘岁月。

伊拉克战场上的悍马

在经历了越南战争和多米尼亚行动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美军深感旧式战争概念下诞生的M151等军用车辆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已经难以胜任多功能任务,且防护性与机动性也愈发不堪重负,装备引擎动力更澎湃、越野性能更强大、车内空间更充裕的全新四驱军用车辆的计划被美军提上日程。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通用集团在1981年初交出的完美答卷击败了来自意大利的竞争者兰博基尼。最终在通过严酷的实战演习考验之后,36年前的今天,军用悍马签约投产。

不过,费尽周折才让兰博基尼LM002知难而退的悍马入役之初正准备在美国陆军大展拳脚之时,却遭遇了时运不济的尴尬。众所周知,美苏冷战氛围如火如荼的上世纪80年代是重装甲集群指点江山的暴力时期,是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苏联T-80B、日本90式、英国“挑战者”-1、德国“豹”Ⅱ和法国AMX-56“勒克莱尔”等主战坦克们挥斥方遒的钢铁岁月,而悍马这类仅仅装备轻装甲以机动性著称的军用车辆虽然其设计理念颇具前瞻性,但在当时却毫无用武之地。

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苏联T80B主战坦克


直至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俄罗斯在中短期内再也难以重现当年铁甲洪流滚滚西进的北极熊荣光,美国陆军才开始真正关注这款默默无闻的轻型军用车辆。1990年8月8日,装备悍马的美军摩托化部队成为第一批到达海湾战争前哨站的部队,以M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为行动载具的传统机械化部队行动效率甚至还不及前者的三成。

海湾战争中装备悍马来去如风的美军第82空降师成为后来快速反应部队的雏形


海湾战争中的M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在“沙漠盾牌”行动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部队集结之后,悍马在紧随其后的“沙漠风暴”作战行动中将多功能军用车辆广泛的通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改装成“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悍马将超强的越野机动性能与震撼的反坦克火力结合,与A-10“雷电”攻击机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展开空地协同作战,以摧枯拉朽之势让伊拉克军队割须弃袍,加之龙骧虎步的外观、激情澎湃的动力和独步天下的越野性能,悍马在军民两用市场一鸣惊人,各国军队无不对其趋之若鹜,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伊朗和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列装了超过14万台军用悍马。

正在发射“陶”式反坦克导弹的悍马


悍马在海湾战争中出类拔萃的表现背后,是排山倒海的动力总成和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前中置引擎与后置变速箱巧妙地规避了前后车重失衡与载货空间不足的问题,当然,这样的设计理念也让车身尺寸达到了4.8m×2.2m×1.8m,2.4T的整备质量和1.0T的最大载重也让身宽体胖的悍马安装各种武器支架后宛如一只枕戈待旦的巨型螃蟹。当然,作为一辆越野车,一套如履平地的四驱系统自然是标准配置,不仅如此,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爆胎几乎是家常便饭,而悍马能在爆胎之后继续以50公里的时速坚持行驶半个多小时。与全时四驱系统无缝衔接的动力总成同样让人惊叹,以“扭矩狂魔”示人的6.2L V8柴油引擎能让这台全身覆盖轻装甲的军用越野车达到125km/h的极速,这样的数据虽然在民用车面前不值一提,但却几乎是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67km/h极速的两倍。

在冷战之后的第一场高烈度冲突中一战成名的悍马打开了民用市场的大门,鹰击毛挚的外观造型与神乎其技的越野性能也为其积攒了大量购买欲旺盛的粉丝,以阿诺德·施瓦辛格为首的一众名门望族更是刚刚打入民用市场的悍马的忠实拥趸,一时间“悍马热”席卷全球,成为了世界车坛的焦点车型。

悍马 H1


第一款民用悍马的车型名称为悍马H1,为适应与军用车辆截然不同的使用环境,悍马在动力总成、舒适型配置和内饰质感等方面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当然,除了武器系统挂件和支架外,在民用车市场上赖以安身立命的霸气侧漏的外观与军用版别无二致。车身结构上,悍马H1以四门车型为主,辅以个性化的双门和敞篷版本,另外,作为对皮卡情有独钟的美国市场,皮卡版本也是必不可少的。

悍马 H1

自军用版车型一脉相承的除了凶悍的外观,还有不可思议的接近半米的离地间隙和1米的涉水深度、坚如磐石的非承载式车身以及庭无留事的军用制式冷却系统,这些设计标准让悍马H1即使是在最刁钻严苛的复杂路况下仍然能够稳如泰山。最值得一提的分动器可是货真价实的硬汉越野利器,深谙四驱之道的资深越野爱好者可根据需要手动切换全时四驱系统的传动形式,带扭矩放大功能的低速四驱模式也能让H1在越野时所向披靡。

悍马H1的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2006年H1 Alpha问世的数月之后。当时车主普遍反映H1引擎在进入新千年后愈发力不从心,于是换装杜拉美克斯LLY 6.6T柴油引擎和艾里森LCT1000变速箱后的H1 Alpha进入了市场,然而通用集团的资金链困境让他们不得不砍掉刚刚投产的H1 Alpha生产线。2006年底,受累于悍马过度老化的平台以及深不见底的油耗黑洞,通用集团宣布H1无限期停产。

更新动力总成后的悍马H1 Alpha成为了H1车系的最后一款新车


民用悍马在投产之后大红大紫,战场上的军用悍马却又是另一幅光景。1993年,装备悍马的美军特种部队在UH-60“黑鹰”直升机的掩护下执行针对索马里军阀头目的斩首行动,然而美军行动缺乏协调指挥,加之对敌军实力不够了解,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巷战泥潭。除了人所共知的“黑鹰坠落”,这一战同样也暴露了悍马的致命缺陷——风驰电掣的机动性能背后是寥寥无几的轻质装甲,而索马里军阀手里普及率最高的支援武器RPG火箭筒能轻易将这层薄如蝉翼的装甲贯穿,对美军造成恐怖的杀伤。

苏联时代的反装甲利器——RPG系列火箭筒

实话实说,虽然悍马在敌人缺乏重武器的索马里摩加迪沙巷战中遭遇滑铁卢,但我们不能因此让悍马来为美军失败背黑锅。须知巷战本就是所有装甲车辆的地狱,即使强如豹Ⅱ、M1A2和梅卡瓦Ⅳ等在开阔地形上横行无忌的主战坦克也不得不在逼仄的巷战中缩头缩脑,免得成为RPG火箭筒下的弹下亡魂,遑论装甲仅比银行武装押运车厚一点的悍马。海湾战争中一望无际的荒漠战场将悍马灵活机动的特点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但索马里行动中的巷战却又让其束手束脚,直至跌落神坛,所以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武器,只有最适合特定环境的装备。

伊拉克战争前夕,通用集团在获得悍马商标的相关权益后,将相对亲民的悍马H2推向了市场。与H1最大的区别在于,H2一改军用车辆的粗犷外观和敷衍内饰,成为了一辆名副其实的SUV,铺装路面行驶的舒适型特别是NVH控制有了感人的提升,当然,这一切的进步都得益于平台化运作。通用集团在设计悍马H2之初便拟定了与雪佛兰巨无霸同平台研发生产的规划,不过,既然与全尺寸SUV共享平台,越野性能势必要作出一定的妥协,以往那个翻山越岭无所不能的H1现在连影子都不见了,最重要的是,悍马H1身上那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战斗气息与峥嵘气质在H2身上也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悍马 H2


雪佛兰巨无霸

尴尬的是,在通用集团推出悍马H2的同一年,伊拉克反美武装却用无孔不入的RPG和臭名昭著的路边炸弹给初出茅庐的H2泼了一盆冷水。几乎与功败垂成的索马里行动如出一辙,悍马仍然与M1A2主战坦克和M2A3步兵战车作为美军的主要作战车辆参与了伊拉克战争中的巷战,加装了城市作战系统的后两者成了难啃的硬骨头,街头巷尾短兵相接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受到的攻击自然也就不那么猛烈,此消彼长之下,不幸的悍马则承受了太多的打击,几乎所有的反装甲火力都倾泻在了这块软柿子身上,除了RPG与路边炸弹,甚至一些发射穿甲弹的大口径机枪也能轻易穿透悍马的轻质装甲让车内乘员死伤惨重。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一度宁愿骑驴也不坐悍马

其实,造成美军在索马里行动和伊拉克战争中损失惨重的原罪并不是悍马这样的车辆,而是美国前国防部长、小布什内阁的鹰派人物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正是他在伊拉克战争前提出的精瘦陆军计划才让以灵活迅捷著称的悍马挤占了“艾布拉姆斯”和“布雷德利”等传统陆战车辆在军中的部分位置,然而中东战场上的惨痛教训证明了拉姆斯菲尔德的大错特错——悍马来去如风的速度确实是一大优势,但火力、防护和耐力的致命缺陷又让其在犬牙交错的战场环境下无所适从,最终才酿成了发生在中东街头巷尾的悍马身上的一幕幕惨剧。

《Time》杂志曾将阿富汗战争急先锋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称为“五角大楼的军阀”

虽然悍马自索马里行动开始便暴露出了寸莛击钟的防护能力,但在歌舞声频的民用市场仍然继续吸引着一大票粉丝。2005年,悍马H3正式上市,它与H1和H2最大的区别在于更接地气的售价。几乎是在H2基础上等比例缩小而成的H3除了ALPHA版本搭载了5.3L V8引擎,普通版均采用了兼顾动力与油耗的中等排量5缸引擎,如此一来,更多的人便有了与悍马一亲芳泽的机会。好在相对亲民的价格并未让其赖以安身立命的越野能力缩水,没人怀疑与雪佛兰库罗德共享平台的悍马H3会在越野性能上让人挑出毛病。

悍马H2



近年来饱受悍马糟糕的非传统战场生存能力困扰的美军终于找到了悍马的替代者——ULV轻型装甲人员输送车,或者直接叫威力加强版悍马。ULV在火力输出、防御性能和动力总成等方面有了划时代的突破,特别是在直接决定车内士兵生死的装甲防护上下足了血本,不仅在遭遇装备大口径机枪和RPG的恐怖分子之时有了一战之力,即使是面对小型导弹也能让车内乘员全身而退。

ULV


悍马的遗憾退场与ULV的登台亮相是如今战争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必然趋势,大兵团会战理念早已掩埋在上个世纪原始暴力的黄沙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非对称战争,正规军和特种部队对阵游击战式的散兵游勇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作战形式,两个国家直接刚正面的机会已经为承平日久的国际大势所不容,悍马也就失去了在大规模作战行动中穿插纵深包饺子的用武之地。

类似“沙漠风暴”和库尔斯克会战这样的原始暴力将很难重演


综合悍马在军民两大市场上的表现来看,用毁誉参半来评价似乎才是最客观的,既有海湾战争的扬名立万,也有索马里行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折戟沉沙,既有雄踞军火与汽车两大市场的往日雄风,也有如今沉舟侧畔的风华不再。悍马作为军转民SUV的典范,其戎马倥偬的40年也是世界战争形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见证了历史变迁的悍马不仅将作为军用车辆在现代战争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将为箭在弦上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留下一抹流连忘返的绚烂斜阳,以及那一段骑乘在悍马之上的峥嵘岁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