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的思想不分国界,二战德国移动要塞的狂想(前篇)

情况的确如此,在回到德国之后,那个曾启迪了无数苏联"陆地战列舰"设计的德国工程师——爱德华·格罗特,从来没有放弃过类似的项目。不过,由于失去了官方支持,他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工作,历史学家们已经所知甚少,只知道他申请了一些与电传动相关的专利——这些文件表明,他仍在进行研究,不过,方向已经不再单纯是超级坦克。

但另一方面,格罗特并没有忘记兜售之前的创意,其中一个例子是他于1937年9月在德国军事杂志《机械化作战部队》上发表的文章。其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苏联的活动,尤其是为苏军设计的1000吨级超级坦克项目。由于描述颇为夸张,当时很多人相信,格罗特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科学怪人。

在回国后很长时间,格罗特一直都默默无闻,但随着战争爆发,他的命运开始改变,应德国军备和建筑工程主管阿尔伯特·施佩尔的邀请,格罗特加入了一个工业专家团队,由于职责是推动潜艇的批量建造,其职务在当时称得上是举足轻重。

为何一名参加过左翼政党、和苏联过从甚密的工程师,会突然赢得纳粹当局的信任?答案也许和格罗特的政治选择有关,和许多工程师一样,他加入了纳粹党,以求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正是因此,当时纳粹党的缩写(NSDAP)经常被戏称为:"啊,你也想找份工作(Na,suchst du auch Pöstchen)?"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后来代号P.1000的超级坦克,正是格罗特在此期间主动提出的,但事实上,情况也许并非如此:从保存至今的文件上看,是希特勒亲自启动了这项工程,而格罗特只是一个接手者。在1942年6月22日,施佩尔安排元首与格罗特进行了会面,项目正式启动,但由于档案遗失,对该项目的描述大多只存在于第三帝国高层官员的回忆中。毫不奇怪,他们的态度大多是否定和批评的。

P.1000项目的推定3D还原图,该方案最终的图纸实际没有保存下来

德军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古德里安后来回忆道:"此外,希特勒还继续讨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坦克生产……然而,有个观点却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他认为只有厚重的装甲才是绝对必要的。很快,他的幻想变成了对庞大的病态崇拜,工程师格罗特接到了建造一个重达1000吨的、巨型坦克的任务。"

作为潜艇建造工程的顾问,格罗特非常清楚德国海军的军备项目。1942年7月,超级坦克项目进入了设计阶段,在当月17日,格罗特给"大炮穆勒"——即克虏伯的首席火炮工程师埃里希·穆勒博士写了一封信:"通过施佩尔部长,我从元首那里得到了开发一种重达数百吨的、超级履带战车的任务。可能您已经知道,我是军事装备生产方面的专家。我的计划是为该战车安装鱼雷艇发动机,其功率将达到16000马力……

但另一方面,对连接发动机与履带的传动装置,我仍然需要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克服生产方面的难题。由于克虏伯拥有大型齿轮箱的生产能力,因此,我希望能向您的专家提出咨询。"

埃里希·穆勒——二战德国的许多巨炮便是出自他的手笔,正是因此,他得到了"大炮穆勒"的绰号

格罗特与克虏伯工厂高层开始了密切合作,正是因此,许多关于P1000工程的通信被保存了下来。而穆勒这种高层人物的参与则表明,德国军工业显然认真考虑了格罗特的设想。

8月13日,在克虏伯公司的总部埃森,高层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开发格罗特的超级坦克。会上,格罗特阐释了这种该武器的总体概念:战斗全重800吨,长35米,宽14米。其行走系统每侧都有3条宽1.2米的履带,它们接地面的长度为21米,压强为0.54千克/平方厘米。至于悬挂系统和底盘结构格罗特没有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案,但根据他的推算,其驱动轮的直径会达到3米,大致与一层楼的高度相等。

格罗特超重型坦克计划安装两种动力系统,上图为MAN公司生产的舰用柴油机,下图为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的鱼雷艇柴油机

至于动力系统有两个方案,方案一计划采用大型舰用柴油机,这种柴油机曾准备安装在一种驱逐舰上,最大功率为8500马力。方案2则计划安装8台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的2000马力柴油机,这种柴油机有20个气缸,是一种鱼雷快艇引擎,与前者相比,它在重量上有着显著优势——重量只有不到6吨,而8500马力引擎的重量则是它的10倍。

但这一设计的实现,又要完全赖于克虏伯的技术支援。在会上,他要求穆勒拨出一个20人的工程师团队,协助他推进整个项目。对此,穆勒虽然"原则上同意",但也提出了质疑:因为格罗特甚至还没有拿出初步的图纸,一些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按照最初的设想,格罗特实际打算为这种坦克安装一战德国海军使用的305毫米舰炮——这是该炮在地面炮台中的照片

其中一个瓶颈在于武器系统。今天,网上99%的文章,都宣称它将安装从德国战列舰"格奈森瑙"号上拆下的283毫米三管炮塔,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从当年的会议记录中可以看出,对如何武装自己的"陆上战列舰",格罗特最初根本没有明确的想法:他唯一能从德国海军获得的,只有一战时期生产的305毫米舰炮的相关图纸。

随着时间流逝,格罗特制成了"陆上战列舰"的演示模型。该模型的第一个版本是一辆三炮塔坦克,该版本的行走装置和后来的P1000很接近,主炮塔位于车体中央靠后的位置,其中安装了两门305毫米舰炮。另外,在前方,还有两座双管128毫米炮塔,这种火炮和一种德军的高平两用舰炮非常相似。

格罗特第一方案的模型,其使用的是305毫米舰炮,同时车身上没有任何高射炮

完成后的超重型坦克有多庞大?差不多这么个比例

总体上说,这个版本的坦克和格罗特1933年给苏联红军的项目很像,但也不乏一些新特征,其中包括了倾斜的侧面装甲,这提高了超级坦克的防护性能。

在后续研究中,格罗特又对坦克的布局进行了完善,虽然128毫米双联装炮塔能履行高射炮的职责,但它们却无法对付轻快的单引擎战机——这就需要为"陆上战列舰"安装一些轻型高炮。

在这方面,格罗特选择了HD 151型液压炮塔——一种用在轰炸机上的近防武器。在最终的布局中,"陆上战列舰"计划安装8座该型号的炮塔,其中左右两侧各有三座,尾部还有两座,但这种设计却算不上特别成功,其中有许多死角,在车体前方尤其如此。

加装了高射炮塔的格罗特第一方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