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当预警机用的战斗机——苏35

苏35是苏27系列的深度改进型,是未来同苏57配套的,最近因中国购入成为新闻热点,得到中国的青睐,苏35必然不同凡响。

苏27通过所谓的中央升力体布局,使得在亚音速阶段,机体也能产生升力,得到当时梦幻般的机动性和航程,中央升力体为了与进气道形成凹腔,不得不将纵向主梁做得很薄,加上苏27为了减重又在上面打孔,就象一个内虚的人用长扁担挑着两大桶水一样,老这么干就是玩命,早期侧卫2500小时的机体寿命证明了这一点。寿命短些,还好能用,但更麻烦的是,在宽广的跨音速范围,有激波的强力扰动,如果飞机再超出过载限制,有猝然解体的可能,因此苏27一直被“跨音速陷阱”这一现象所困扰,从它诞生之日就开始了机体补强之旅,这从其各衍生型号的载弹量上就能管中窥豹,从最初苏27SMK的6吨,到苏30基本型的8吨,再到苏30MKK的12吨(里面很可能有水份),再到苏35真正的12吨,可见直到苏35这里,苏27才治好了沉年老病,才走到了当年的初衷——对抗进而压制F15。

不仅如此,苏35还第一次将苏27系列的翼展从14.7米提高到15.3米,为战斗机之最,以往各型号均未触及这个指标,这从侧面表明了苏35已经完全征服了跨音速陷阱。

垂尾顶端改成平直,是苏35的重要识别特征。

另一大特征是取消了机背减速板,一方面减轻重量,一方面大幅增加内油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1.5吨,这得益于全权限电传飞控的应用,能通过全动垂尾的同时内向偏转来减速。

苏35装备有“雪豹”X波段无源相控阵雷达,是印度苏30MKl的N011M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升级版,天线安装在可驱动平台上,使扫瞄角度达到了正负120度、俯仰正负60度的水平,妥妥的战斗预警机啊!这也是对米格31当年的编队预警设想的继承。无源相控阵的发射机集中馈电方式损耗太大,功率转换效率只有20%,因此虽然雪豹的峰值功率为20千瓦,平均功率却只有约5千瓦。不过雪豹在接收端针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进行了优化,接收机支路设计了低噪声放大器,信噪比接近有源相控阵雷达。雪豹在有预警机引导的情况下,以20度X30度的小锥角,对大型目标的搜索距离能达到对外宣传的400公里。此外,苏35尾椎内装后视雷达,能发射俄罗斯风格的后射导弹,人家直接后射,比回马枪都厉害了。

苏35的动力是117S发动机,堪称AL31F的终极版本,虽然广受诟病的4级风扇未动,但可靠性今非昔比,设计寿命4000小时,平均大修间隔1000小时,第一次大修周期1500小时,都快赶上AL31F改进型的寿命了,为了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在冷却或材料上下功夫,117S很可能是选择的前者,因为新型高温材料的突破绝非短期能完成,在增寿的同时推力还增加是很困难的,好在AI31F系列的增压比还是有些潜力的,再加上俄罗斯一贯的增推法宝——加大进气流量,117S的推力达到宣称的14.5吨还是可能的,不过推重比就不好看了,最后还有117S引人注目的矢量喷口,其活动部件寿命250小时,比印度那个坑爹货强多了,它能在正负15度范围偏转推力方向,并且其控制也完美的整合到飞控软件中。

总之苏35不象以前的改型一样有所取舍,而是性能全面提升,堪称最强三代,作为俄罗斯打开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它的研发资金还是有保障的,其对中国的歼11系列的未来发展也有重大启示。

图片与数据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