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金振中——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民族英雄



卢沟魂

纪念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民族英雄金振中

公元一九零三年,中华大地多不平。

抗日英雄金振中,二月十七诞蓼城

私塾念书整七年,少年经商来谋生。

意气风发小振中,社会黑暗多闻听。

公元一九二三年,振中年纪二十龄。

学徒经商皆不想,穿上戎装到方城。

随后投奔冯玉祥,陆军学校练本领。

毕业之后下部队,第二混成旅当兵。

智勇双全金振中,多次战斗勇上阵。

上级赏识战友赞,职务不断得提升。

仅过数年金振中,少校团副在其身。

后调宋哲元部队,二十九军下三营。

就在一九三二年,连犯热河日本军。

二十九军来集结,北平东部去待命。

热河失陷国不安,倭寇继续来入侵。

三营营长金振中,喜峰口上战旗挺。

制高点为烟筒山,狭路相逢勇者胜。

居高临下日寇狂,我多强攻未推进。

千钧一发之时刻,振中拔剑天也震。

破釜沉舟大刀起,亲率手下八十人。

殊死拚杀烟筒山,肉搏之战两时辰。

日军惨败又溃退,青山之下泣鬼神。

捷报传来至师部,军团首长皆欢欣。

发给奖金一千元,“以示鼓励”向三营。

喜峰口西战犹酣,形成对峙在黄昏。

一零九旅赵登禹,星夜之中袭敌营。

二十九军大刀队,利刀杀敌成新闻。

表现突出金振中,华北日渐传英名。

公元一九三五年,振中防区得变更。

驻防北平卢沟桥,二一九团在三营。

全国形势不乐观,山河欲碎国不宁。

日军侵占华北后,“何梅协定”秘签订。

汉奸政权来扶持,宁雨时成“总司令”。

得知此事宋哲元,拍案怒出剿匪令。

为了歼灭宁雨时,二一九团接重任。

该团团长吉文星,令振中为先遣营。

华北大地春意寒,大年三十雪飞纷。

誓要灭奸金振中,赶往斋堂有急行。

距离斋堂二十里,山村之中研敌情。

金营长提四意见,得到与会者肯定。

神出鬼没金振中,多路向敌内部渗。

除夕之夜敌狂欢,没有丝毫警惕性。

不费吹灰之力量,睡梦之中敌被擒。

战斗打响仅三时,一举捉拿“宁司令”。

突袭之夜战绩炫,俘虏一千六百人。

包括四个日军官,轻重武器数不清。

我部师长冯治安,初三开会将功庆。

金振中授特等奖,奖励二百元奖金。

山雨欲来风满楼,日寇侵华似虎鹰。

金的防区卢沟桥,北平守卫最重任。

日军此时占丰台,永定河畔形势紧。

敌人气焰很嚣张,实弹演习在宛平。

面对此景金营长,忧心忡忡夜难寝。

一天两次来讲话,民族精神勤振奋。

士兵吃饭睡觉前,两句誓言唤身心。

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来电令。

我部旅长何其沣,要求关注日寇行。

三营官兵防守后,耳闻目睹倭挑衅。

振奋士气金营长,精忠报国来引领。

全军上下极愤慨,民族仇恨燃内心。

七月七日午饭后,振中换装查敌情。

刚过卢沟桥车站,看见日军正疾进。

见此情景金营长,紧急会议立举行。

要求各连快准备,坚决抗击敌入侵。

当天夜间十时许,我军上下皆警醒。

指挥部里金振中,忽闻敌方传枪声。

绥靖公署许处长,打来电话向三营。

日方宣称士兵丢,要求搜查进宛平。

始终警觉金营长,向许回电报实情。

此为借口实欲战,劝其谣言不要听。

振中电话刚放下,防区上空枪炮鸣。

防守各连皆汇报,日寇疯狂袭我阵。

二话不说金营长,古城之上将身挺。

猛烈回击敌强攻,毫不犹豫立下令。

截至八日在两点,敌我双方战未停。

炮火连天似白昼,城池怒吼刀剑影。

又来电话许处长,传达意见为日军。

双方射击都停止,调查丢兵在天明。

日方代表六时到,寺平、斋藤和樱井。

无理要求来提出,咄咄逼人目狰狞。

毫不畏惧金营长,据理力争多胜论。

谈判直到九点半,日寇又击宛平城。

怒不可遏金营长,立即反击不留情。

战火密织卢沟桥,同仇敌忾抗日兵。

激烈战斗两小时,我军收复铁桥东。

就在午后二时许,日方派人来送信。

逼金振中立即退,否则“踏平宛平城”。

不为所动金营长,答复两条在原信。

威胁吓不倒我们,誓与城桥共亡存。

倭寇再犯要击退,迎战方案振中定。

当晚六时敌炮火,猛烈射击向我军。

宛平城里遭了殃,死伤惨重我百姓。

次日清晨六时许,一木清直又强攻。

出动战车十余辆,铁盾之后是步兵。

毫不退缩金营长,集中火力打敌人。

双方发生肉搏战,直至深夜敌方停。

十日上午在八时,寇又进攻势更凶。

日军首领牟田口,亲临前线去督阵。

砖石飞扬城墙破,硝烟四起天也惊。

双方白刃又开始,对峙局面已形成。

我部师长冯治安,密切关注此战情。

下午三时援兵到,曹营长带七百人。

当天晚上在八时,战场寂静实不静。

军事会议来召开,全面出击已敲定。

英勇我军大反击,次日二时正凌晨。

铁桥四周杀声起,壮士气概震雷霆。

猛烈交锋一小时,振中有计心中生。

抽调力量攻正面,让敌无暇顾其身。

金振中率步兵连,铁桥东端突猛进。

拼力厮杀两小时,日军狼狈来逃遁。

宜将剩勇追穷寇,势如雄风卷残云。

势如破竹金营长,旌旗招展吼杀声。

不料追击逃敌时,仍有残兵藏前阵。

振中左腿被炸断,一发子弹穿其身。

士兵急忙来救护,迅速医治去保定。

在其住院之期间,各界慰问人不停。

振中事迹传神州,广播全国多感人。

上级将军何其沣,赞金振中是“英雄”。

伤愈归队金振中,重返前线更勇猛。

参加汉口大会战,成为团长职务升。

公元一九四八年,全国解放正战争。

淮海战时金团长,驻扎徐州柳泉镇。

大势已去国民党,枯木难挡朽舟倾。

贾汪起义两大将,张克侠与何其沣。

得知老首长易帜,前去追随金振中。

中途却被国军截,押他返回徐州城。

再被解放军救出,磨难之中见光明。

一九四九年回乡,做小摊贩谋其生。

当年抗日大英雄,而今生活都难心。

意志坚强金振中,坚信好运会降临。

一九五三年镇反,他却不幸接厄运。

当地政府来审查,金振中为“反革命”。

县公安局许泽夫,意外看到红本本。

“七七事变”功绩述,躲过重罚金振中。

冥冥之中天安排,此为不幸中万幸。

就在一九五八年,“左倾”之风渐盛行。

“反动分子”金振中,遣送街道去劳动。

长期迫害金振中,不屈身躯终坚挺。

咬紧牙关勤劳作,默默无闻伴苦贫。

到了一九六九年,振中全家送农村。

劳动改造去杨集,城市户口也不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进入一九七八年,中央执政是小平。

信阳专区、固始县,落实党中央精神。

金振中在两年后,全家一起终回城。

城市户口改回来,县文化馆来安身。

政协委员也当选,提高待遇暖人心。

五口之家回县后,无房无钱多窘境。

最后落脚白寺地,两间破屋住五人。

公元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寒风凌。

医治无效金振中,辞世人间带心病。

春寒料峭三月里,绵绵细雨泣忠魂。

自发参加追悼会,超千群众表崇敬。

“骨灰撒在卢沟桥”,留下遗言金振中。

当年八月骨灰去,英雄魂魄留北京。

追忆国难勇亮剑,永定河畔传英名。

大刀扬起倭寇溃,卢沟桥下铸功勋。

卢沟晓月景色美,谁忆当年战时情?

千年古狮仰天啸,昭示后人永警醒。

“金”戈铁马数十载,无畏气概写个“中”。

枪林弹雨书传奇,坎坷人生述世情。

民族英雄金振中,血洒抗战国永铭。

永垂不朽蓼英豪,留取丹青励国人!






创作后记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带着对自己家乡民族英雄金振中的崇敬之情,我完成了一部七言诗作品--《卢沟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有史料中对老英雄的记述不是很详细,所以这部作品创作起来非常的艰难,导致作品中的描写也不是很详细。我希望每一个看到《卢沟魂》的固始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所知所见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把这部作品创作完善。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班同学叫朱峥,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的父母非常的和善,每次到其家中玩耍时,朱叔和金姨(朱峥父母)都热情接待,在我们的同学圈中是大家公认的最具亲和力的同学父母。

每一年我们这些朱峥身边的好友,都会到其家中做客,说是我们给朱叔和金姨拜年,实际上却是老两口热情招待,白鸡酪、黄皮丝、红炒鸭、赤腊鹅,一道道传统的固始家常菜以及老两口的古道热肠,至今仍在我们同学中间津津乐道。

在我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从父母的口中知道了自己这位同学朱峥的姥爷,居然是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金振中,惊讶之余我很是感慨:“怎么从来没有听朱峥说起过?怎么从来没有听朱叔和金姨说起过?”从此以后更是多了一分对低调的老两口的敬意。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自己的家乡固始县工作,成为了一名机关干部,而朱峥则选择了在外地创业,朱叔和金姨也随子外迁,很多年都没有再回家乡。

每一年,我们同学在一起聚会,品尝着越来越不传统的固始菜时,我们都会因对菜品的评论而不由自主的想起两位老人:老朱叔、老金姨,您在他乡还好吗?


无独有偶,因为工会工作的需要,我在2009年又与英雄金振中之子--县总工会的金天愚结识并成为忘年交。在与金叔的交流中,我越来越多的了解到一些关于金振中老先生的抗战事迹,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创作一部关于英雄金振中的作品,我渐渐萌生了这个念头。

因为通过我多年的观察,不仅是许多的河南人不知道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是谁,连许多年轻的固始人也不知道我们的英雄就曾经在我们的身边。

面对着荧屏上我们的抗日英雄都被导演们变成手撕鬼子、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的滑稽时代,作为一名喜爱文学创作的人,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把几十年前的英雄事迹创作再现,我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你要以七言诗的创作模式来写历史人物呢?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发展社会,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确实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都成为了“刷屏的一代”。

但我却观察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网络虽然带来了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便快捷,同时却让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沉浸在QQ、微博、微信的交流之中,而不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而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又因为其繁琐的叙述方式,让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不能接受,从而放弃了阅读。

可以这样说,现在随便问一个年轻人,他可以把网络上的时髦用语说的头头是道,但随便问起一个历史人物的人名, 就不一定能够回答上来,更不用说他们的功绩了。

于是,我常常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正面人物的历史功绩需要弘扬,弘扬就要有人来写作他们的历史。但是在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让这些人物的传记吸引更多的人群,尤其是年轻读者?或者说:当前,在正面人物传记的创作之中,我们如何摆脱年轻人兴趣不高的尴尬局面。

笔者认为,面对网络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在人物传记的写作上,我们不能强求年轻人去适应文学,文学创作者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换思维、换方法,去勇敢的探索适应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新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以一种生动形象、艺术直观、记忆犹新的创新方式来表现。

以金振中老英雄为例,在他的抗战生涯中,可书可写的事例实在是数不胜数,但在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网络社会里,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家不可能成天泡在历史书中一页一页的去了解这些事。并且普通人的大脑容量也决定着不可能把过去所有的事一一记忆在心。

但作为另一方的文学写作者,就完全可以转变自己的传统思维,考虑改变一下写作方式,如果我们将金老在一生中发生的重要之事,以好记顺嘴的七言诗形式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里一目了然,这个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而且这样写的好处就是琅琅上口、好记忆、易背诵,能够让读者耳目一新,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这部作品没有什么诗意,但我觉得恰恰就是这种白话式的创作,才能够让一些文化不高的老百姓读得懂、记得住,让老百姓知道英雄的事迹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由于本人对金振中老英雄的了解不够全面,这部作品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我在作品的创作中,缺乏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从而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老英雄的撰写不够全面,我期待着大家对作品提出最严格、最苛刻的检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告慰老英雄的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

孟军,固始县烟草局机关干部,酷爱文学创作和企业文化策划。为了弘扬正能量,歌颂真善美,孟军同志一直坚持以正面人物和时代楷模的历史为题材创作长篇七言诗,先后完成《陈毅元帅史铭》、《罗荣桓元帅史铭》、《徐向前元帅诗传》、《焦裕禄同志诗传》、《卢沟魂》等三十多万字主旋律七言诗作品的撰写,因其用七言诗写作品的手法独特新颖,在北京受到红色文化界专家的广泛好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