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部队出英雄——探访张富清老前辈精神之源

【探访|张富清心心念念的老部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王英涛、董云杰、苏建国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政委王英涛(左)代表全团官兵赴来凤县看望张富清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要回359旅部队看看。”收到老部队的邀请,95岁老人张富清很开心。前不久,张富清老人曾服役的老部队来人探望,请老前辈有时间回到曾经战斗过的部队看看。见到老部队来人,老英雄很激动。

今年初春,张富清专门给部队写了封信。他在信中说,部队培养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我为有幸成为718团的战士而骄傲和自豪。

曾在西北野战军718团服役的老兵张富清,战时是突击队的先锋,转业后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深藏功名60余载。是什么让他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老英雄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老前辈的前身部队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在探访过程中逐步找到了答案。

359旅响应号召,进行南泥湾大生产

“往年的南泥湾,遍地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359旅是模范……”提起359旅,这首《南泥湾》曾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359旅是模范”正是毛主席在南泥湾大生产活动中对该旅的赞誉,几十年来,这支模范部队一路走来,处处争第一、事事做最好,时刻带头当标杆。

1937年8月,359旅由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团改编而成。在抗日战争中后期,为打破国民党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减轻军队的供给困难,359旅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一边在南泥湾搞生产,一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保卫党中央,成绩出色。建军之后,359旅首次开展“双拥运动月”,官兵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人民子弟兵”。中共党史出版社在《十大精锐旅》一书中给予“军中模范——359旅”高度评价,359旅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塑造了“听党话、能战斗、敢吃苦、不怕死”的模范形象。张富清老英雄正是359旅模范形象的代表。

官兵开垦造田

359旅无论是在成立之初,还是发展壮大之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执行任务,还是进行大生产,该旅始终都是听党指挥的模范,坚决服从命令,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进疆之前,旅队不讲条件,党指哪里打哪里。革命战争年代,359旅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先遣队,勇于承担先行一步的艰难困苦;在南泥湾边战斗、边训练、边垦荒,坚决服从命令,圆满完成任务;受命南下北返,明知比第一次长征更困难、更艰苦、更危险,全旅官兵不讲条件,说走就走;在解放战争中,旅队响应毛主席号召,主动请缨解放大西北。

如今的南泥湾

(一)

从1927年湘赣边游击队到西北野战军二纵359旅,虽经多次改编,但无论哪一次,全体官兵都时刻听党话、跟党走。进疆之后,犁剑并用,哪里辛苦哪安家。

1953年3月,359旅根据中央命令,组成农业建设第一师,十万官兵就地转业。进疆后,他们铸剑为犁,开垦荒地100多万亩。放下武器,拿起农具,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对这支部队意志的考验。

走近老英雄张富清,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老英雄的质朴和初心。无论是解放新疆,还是准备奔赴抗美援朝一线,或是转业到地方,在任何时候,张富清都对党忠诚,党让去哪里就去哪里,党让干啥就干啥。

官兵团结一心进行大生产

在359旅,人人肯吃苦,个个任务都是高标准完成。南泥湾大生产期间,该旅开荒种地37000多亩,当年有收成,次年能自给;抗战后期,359旅南下北返,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成功中原突围,圆满完成任务;解放大西北,永丰战斗洒热血,扶眉战役大追歼,解放青海、保卫边疆……

(二)

打仗“特放心”。抗战后期,359旅南下支队从延安再出发,转战7个省份,历时687天,浴血奋战190余次,行程2万余里,最后实现中原突围。毛主席高度称赞道:“你们到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到南边,南边就安全;你们到北边,北边就安全。”

生产“最放心”。1949年进疆后,官兵们白手起家,没有住房,就在雪地上挖地窝子、搭柴草棚;没有蔬菜,就用盐水、辣椒面下饭。以“不怕苦、不畏难,戈壁滩上盖花园”的铮铮誓言,开垦出一片新的绿洲。

戍边“最放心”。新的历史时期,作为359旅传人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多次担负戍边驻训任务,发挥了稳疆兴边的压舱石作用。

永丰战役期间正在作战的官兵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每次提起永丰战斗,张富清老前辈都会想到牺牲的战友,哽咽甚至落泪。“不管战斗多么惨烈,都要坚决完成任务”,这就是那一代老前辈的坚定信念。回到地方后,不论是在哪里工作,张富清都要把任务完成好。在湖北来凤县卯洞公社,张富清和乡亲们靠肩挑、背扛、人抬,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修通出一条山路,圆满完成党赋予的任务。

(三)

359旅是一支“特能走”的部队,堪称作风优良的模范。该旅不仅以开垦南泥湾创造了战争环境下的农业奇迹享誉天下,更以完成“三次长征”即“红军长征、南下北返、进军新疆”的壮举而载入史册。

万里长征,雪山草地,历尽万难苦也甜。359旅两次上雪山,三过草地,历经大小战斗1100多次,共计807天,成为最后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英勇模范连学习永丰战役故事

1944年10月,359旅一部组建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转战陕、晋、豫、鄂、湘、赣、粤7省区,历时686天,经历大小战斗200余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这支部队从受领解放新疆的任务,到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胜利进至和田和平解放新疆,历时290天,行程五千余公里。

在部队,张富清走到了祖国最西部的新疆喀什;转业后,张富清来到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期间,张富清又被派到来凤最偏远的卯洞公社。张富清老前辈就像359旅一样,是“最能走”的模范。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官兵代表走访永丰战役发生地,完成老英雄张富清的心愿

359旅特别能打硬仗、打胜仗,无愧“最能打”的模范。土地革命时期,该旅参与反“围剿”斗争,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在同蒲铁路破击战、上下细腰涧歼灭战、桑干河游击战中,有效打击日军有生力量;解放战争时期,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在陇东、榆林、沙家店、运城、宜川、西府、澄合、荔北等重要战役战斗中表现突出,作战188次,歼敌4147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十天十战,展现了这支部队敢亮剑、能打仗的战斗本色。

从1946年6月26日中原突围,至8月28日返回边区共63天,359旅历经大小战斗86次,减员2917人,仅剩1900余人。1948年的壶梯山之战中,敌整36师全线动摇,向南溃逃。718团击毙敌整36师副师长朱侠少将,俘参谋长张先觉少将,师长钟松只身逃走。永丰战斗中,仅一天时间,718团1营就因伤亡换了三个营长,6连一夜换了8个连长。张富清多次担任突击队长,第一个跳下城墙,炸毁敌人多座碉堡。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政委王英涛(左一)和老兵刘聪普(右一)看望张富清

(四)

模范带头,359旅英雄荣誉多。据统计,1955年至196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曾在359旅工作过的王震、萧克、甘泗淇、李达、陈伯钧、彭绍辉等6人被授予上将军衔,王恩茂、文年生等18人被授予中将军衔,邓东哲、甘祖昌等98人被授予或晋升少将军衔。抗日战争中,717团政委晏福生、参谋长左齐,719团教导员彭清云,均在战斗中失去了手臂。他们征战沙场,一步步成长为独臂将军。

英雄的359旅,造就了太多的英雄。在探访的过程中,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官兵代表先后采访到了参加永丰战斗的原718团三营七连文书刘聪普、原718团一营机枪连战士白玉伦、原718团三营战士杨燕安等老前辈。大家被老前辈的战斗故事深深触动,倍加体会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

参加永丰战斗的原718团三营七连文书刘聪普回到老部队讲述战斗故事

一曲《南泥湾》将359旅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从延安唱到全国。凭着一次次战斗的硝烟洗礼,这支英雄部队凝练的“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精神在西北大地上扎根戍边。

虽然部队番号几经更改,驻地几经变幻,官兵茬茬变化,但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官兵始终不变的是对党的信仰,时刻牢记自己是“359旅传人”,他们会继承老前辈的战斗作风,鼓足干劲,在强军征程上继续冲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