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来了!第一艘“中国制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震撼登场

1994年10月至今,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雪龙”号)共承担了 22次南极考察和9次北极考察任务,出航 4100多天,航行里程达75万余海里,见证了中国极地科考的重要时刻。而“雪龙2”号即将开始的南极首航,将开启中国极地科考的新天地。

今天(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 2”号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交付后的“雪龙2”号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计划于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首艘国产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实现了多项世界性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可以说“全身都是亮点”。

下面一起来揭秘这艘极地“科考利器”。

【破冰】

全球首艘双向破冰科考船

可突破20米当年冰冰脊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

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航行】

采用DP-2动力定位

恶劣海况下“稳如泰山”

在“雪龙2”号艏部,配备有2台1200千瓦槽道式侧向推进器,加上尾部两个大功率吊舱推进器的联合作用,满足科考调查和恶劣海况的应急需求。这就是“雪龙2”号采用的DP-2动力定位系统。

海上情况复杂多变,有风浪还有暗流,一条船要在海上定住位置,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力,难度很大,必须有推进器来辅助。

通过这一技术的使用,“雪龙2”号的船艏能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稳如泰山”。

【智能】

全船配备传感器

智能船体实现全方位感知

‘雪龙2’号是一艘科考破冰船,远在南北两极,一旦出现故障需要救援难度很大,船体与冰碰撞的概率又高,所以我们考虑,可以通过哪些智能操作,更好地辅助人工减少风险。

据介绍,“雪龙2”号船体部分,船身内表面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应力监测点,测量震动和应力的变化、获取数据,“这样我们可以了解船的哪个位置碰撞最厉害,什么航速下需要减速。另外,每当船完成任务返航归来,每一个被冰刮过的地方都留存有数据,经年累月可以知道船身哪一块磨损严重需要更换,以此保证船的安全性。

“雪龙2”号的另一个智能符号是智能机舱。“机舱对船来说相当于人的心脏,智能机舱可以保证随时对船舶的动力系统进行监测,把各种传感器数据集中到一个软件台进行分析决策。”

雪龙2”号破冰效果图。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人性化】

手机可流畅上网

船员生活起居人性化设计

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通讯能力上实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wifi全覆盖

极地科考时间长达几个月,网络是船上人员与家人联络的唯一方式。设计这艘船的时候,我们就制定了一个硬性指标:未来登上这艘船,手机一定要可以流畅上网。“雪龙2”号实现wifi覆盖后,也让船上跟岸上联系更加便捷,可快速地传输图像和声音。

此外,“雪龙2”号针对船上人员的生活起居进行了多处人性化设计,如房间加热设施、窗户双层保温、室内防滑处理、淡水的充足供给等,“这些设计都是我们亲身体验过‘雪龙’号后一一提出的,科学考察实验室的布局、防寒加热区域,哪些地方需要加温防寒,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通讯,都是有针对性的。”

新闻多一点

看完了“雪龙2”号

小新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雪龙”号25年的科考征程

“雪龙”号是继“向阳红10”号、“极地”号之后的中国第三代极地科考船,也是中国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于1994年10月28日从上海出发,首航执行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任务,并由此开启了它的辉煌历程,迄今已25年。

多年来,“雪龙”号承担了中国南极考察的运输任务,同时承担了南极普里兹湾等重点海域的调查任务——

2009 年 1 月,“雪龙”号力助中国第 25 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冰穹A地区实施昆仑站建设。

2009/2010年度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间,“雪龙”号先后6次穿越西风带。

2013/2014年度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号首次执行环南极航行任务,并成功支撑了南极泰山站建设。

2018年3月,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首次进入阿蒙森海海域进行科学调查,获得了南极绕极流核心区域全深度大断面观测数据。

……

中国历次南极考察航线示意图

注:地图资料由《地图上的绿水青山》 、雪龙在线( xl.chinare.cn)、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提供。

“雪龙”号自1999年起还承担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重任,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等北极太平洋扇区海域,开展了系统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同时试航北极东北、西北和中央航道,获取了第一手航道环境资料——

1999年7月1日,“雪龙”号从上海首航北极,历时71天,对北极太平洋扇区的海洋、大气、生物、地质、环境等进行了大规模综合考察。

2010年8月26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号抵达北纬88度26分、直升机抵达北极点开展科学考察,创造了中国北极考察史上考察区域最北的一个新纪录。

2012年7—9月,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试航东北航道,“雪龙”号成为中国航海史上首艘穿越东北航道的船舶。

2017 年 7—10 月,在中国第 8 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先后穿越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并与加拿大合作开展了西北航道地形地貌探测。

……

中国历次北极考察航线示意图

注:地图资料由《地图上的绿水青山》 、雪龙在线( xl.chinare.cn)、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提供。

截至 2019 年 4 月,“雪龙”号共承担了 22 次南极考察和 9 次北极考察任务,出航 4100 多天,航行里程达75万余海里承担了绝大部分南极考察物资和人员输运以及极地海洋调查任务,支撑了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泰山站建设,承担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等专项任务,成绩斐然。搭乘“雪龙”号,首次进入阿蒙森海海域进行科学调查,获得了南极绕极流核心区域全深度大断面观测数据。

“雪龙”号马上就不再形单影只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破冰能力更强、探测手段更为先进的“雪龙2”号将交付使用,今年计划前往南极进行试航,开展破冰性能测试、科考设备试验,力助中国的极地海洋科考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极地考察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目前拥有“两船六站”、位居国际前列的规模研究成果居极地考察第二方阵的前列。随着南、北极考察“双龙探极” 时代的开启,中国必将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和极地治理作出新的贡献。

小新期待着你们的合照!

———— / END/ ————

责任编辑 | 李巨尧

执行主编 | 龚 政

内容来源 | 科技日报、新京报、雪龙探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