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爱打靶的军械师但他瞄准的是科研的靶心

他是爱打靶的军械师 但他瞄准的是科研的靶心

■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特约通讯员 何兵 李骐光

初夏,数架武装直升机列阵机场,准备实战训练。陆军第80集团军某陆航旅机务营军械师焦锋利在直升机旁边操作着一些设备测量,并记录下相关数据。当别人都在关心直升机飞得高不高时,他更关心的是直升机射得准不准。驾驶直升机实弹射击是飞行员的事,和他有何关系呢?我们慢慢道来。

2018年3月,一场事迹报告会在陆军第80集团军某陆航旅举行,主角就是已经获得3项国家专利的焦锋利。十年磨一剑,他瞄准科研的靶心,潜心研制出直升机无靶标校靶系统,使我军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他说,要做向战场要战斗力的军械师

军械技师许燕华说:“焦锋利刚来单位的时候,性格腼腆,不爱说话,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让许燕华没想到的是,这名不善言辞的干部在工作中踏实好学,勤奋肯干,善于钻研,很快脱颖而出。

毕业不到一年,焦锋利就在同批战友中第一个获得审批放飞单的资格,后来又第一个当上分队长。为提高日常工作保障效率,他总是琢磨改进工作方法,革新装备器材。毕业不到三年,为提高弹药挂载效率,他自主设计出一款直升机武器设备装挂车,结束了以往挂载弹药肩扛手提、费时费力的历史。他设计的这款武器装挂车,后来被推广到全军陆航部队,并获得科技进步奖。

说起研发直升机无靶标校靶系统的初衷,焦锋利说:“这源于一次冬天的任务经历。”2007年冬天,由于训练任务需要,要给直升机校靶,焦锋利和战友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军械主任孙光明说:“以前,我们校靶很麻烦。首先,要在平整的场地上,用三到四个千斤顶,把直升机顶起来调水平。然后,在直升机前方50米的位置,竖一块几百斤重的靶板,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再一点一点校正靶心。一般情况下,校正一架直升机靶标,需要十几个人花费3小时才能完成。”

正是由于传统校靶方式费时费力、效率又低,这次任务,焦锋利和战友们冒着严寒趴在地上一连干了十几天,任务如期完成,他却因为冻伤住进了医院。这次经历,让他萌生了发明创造的念头。后来他到兄弟单位调研,发现冬天校靶冻伤、夏天校靶中暑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机务人员普遍反应,校靶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还会影响战机更换武器后的再次出动强度,如果有一套先进的校靶系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战斗力,这更加坚定了他研发的决心。

为了了解世界先进的校靶方法,不到一年时间里,他请爱人帮忙翻译,阅读了各类外文资料50多部,画下图纸200余张,通过潜心摸索,他研究出一种把空间姿态解算运用到校靶中的新思路。

军械师焦锋利运用直升机无靶标校靶系统给直升机进行校准。李骐光 摄

缺资料,缺经验,缺资金,面对诸多质疑,他为何还敢向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

要把他研究出的新思路转化成现实,涉及到光学、软件设计、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焦锋利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研制直升机无靶标校靶系统需要更多专业的知识。

2010年,他带着研究课题,考取了山东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研究生,他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还在空间姿态解算基础上,构建起了无靶标校靶系统的理论模型,并获得了一项国家专利。毕业时,面对导师的挽留和多家军工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他坚定地选择回到部队,继续在一线研究探索。

科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当知识储备达到科研要求的时候,他还有一系列困难要克服。除了缺乏资料,缺乏经验,缺乏资金外,他还要面对诸多质疑和随时可能失败的风险。申请科研立项的时,立项评审专家组一开始根本不相信,一个基层专业技术干部能在改进传统校靶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原陆航某团装备处处长李金平说,当时一些部队单位急需新的校靶系统,那么多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都没有搞出来,作为基层军械师,焦锋利要搞这套系统,很多人确实不能相信,也不看好他。

面对专家组的质疑,焦锋利没有退缩和气馁,他向专家组反复解释设计思路,旅党委还专门向相关分管单位说明情况,最后专家组终于同意立项。

他潜心研发科研项目取得的成绩,与旅党委对科研创新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单位党委挤出经费修建装备培训中心,开辟专门的工作室。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单位质控室设置研发席,所有直升机装备资料供其调阅查询。日常实地试验,机务营骨干也是随叫随到。各级党委更是积极为其争取项目研发经费,对进展不顺利或是研发失败的技术单元,秉承科学精神和宽容态度,非人为过失造成的经费支出,一律由党委“买单”,真正做到“科研有风险,党委来承担。”

有了旅党委的支持,焦锋利的底气更足了。2017年9月,直升机无靶标校靶系统圆满通过了陆军组织的技术鉴定。二十多名军地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该校靶系统满足部队野外实战要求,操作简单,校靶精度高,便于携带,对提高直升机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一名攻克全军重大技术难题的基层军械师,焦锋利说,我之所以要扎根基层是因为,基层官兵贴近实战,往往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普通一兵,在自己的战位上脚踏实地地寻求突破和发展,提高自主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创新型军营建设,不做旁观者而要做参与者,这才是他敢向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的原因。

焦锋利在测量相关数据。李骐光 摄

作为一名奋进在强军路上的科技尖兵,他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战场

其实,当新式校靶系统第三代模型机出世的时候,就有厂家希望马上投产,以抢占市场,可是焦锋利并没有同意,他认为还有改进空间。

当第四代模型机通过军地权威专家的鉴定后,已经拥有3项专利的焦锋利并没有停止科研的步伐,他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战场,努力将新式校靶系统推广到其他武器平台使用。他深知,努力推动全军武器装备校靶方式整体性、革命性的转变,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新式校靶系统不仅直接助推了战斗力,焦锋利执着于科研的事迹也感染着身边的战友。2017年底,他被北部战区陆军表彰为“强军先锋人物”,被陆军第80集团军表彰为“感动集团军新闻人物”,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2018年3月,旅党委做出向焦锋利学习的决定,专题召开事迹报告会。他在科研创新上取得的突破,使全旅官兵赞叹不已。他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的攻坚精神,更让大家倍受鼓舞。该旅官兵认为,焦锋利的科研精神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的生动体现。他,堪称是一名奋进在强军路上的科技尖兵。

【人物档案】

焦锋利,男,湖南邵阳人,1980年9月出生,2003年6月入伍,2005年5月入党,专业技术9级,中校军衔,研究生学历,现任陆军第80集团军某陆航旅机务营军械师。作为基层专业技术干部,他自觉用强军思想武装头脑,用打赢使命引领创新,历时十年潜心研发出直升机无靶标校靶系统,填补多项军内空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具有重要实战价值。个人先后获得3项国家专利,2016年被原26集团军表彰为“百名攻坚豹子”,2017年被北部战区陆军表彰为“强军先锋人物”,被陆军第80集团军表彰为“感动集团军新闻人物”,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直升机夜间训练的时候,焦锋利也会采集相关数据,这是准备夜间训练的直升机。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摄

焦锋利运用直升机无靶标校靶系统校准。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摄

直升机夜间训练的时候,焦锋利也会采集相关数据,这是进行夜间训练的直升机。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摄

焦锋利在直升机旁研究设备(资料图)。

焦锋利在资料室翻阅资料,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在资料室度过。李骐光 摄

焦锋利手里拿着的东西是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个小工具。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摄

焦锋利做研究时使用过的部分工具,其中有的是自己设计制作的。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摄

焦锋利与某军工厂科研团队共同研究校靶系统(资料图)。

焦锋利与原陆航学院装备部部长李伟研讨校靶技术性问题(资料图)。

焦锋利与原北京军区档案馆馆长黄河探讨新式校靶系统作战价值(资料图)。

2018年3月20日,焦锋利向全旅官兵汇报个人事迹(资料图)。

2018年1月12日,焦锋利被第80集团军表彰为“感动集团军新闻人物”(资料图)。

平时休息的时候,焦锋利尽量陪伴家人,这是今年植树节期间,焦锋利和家人给树苗浇水(资料图)

2018年3月18日,焦锋利和家人一起照看6个月大的二宝(资料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